Menu
您的位置:中国房产新闻网 > 数据研究 > >

学者易纲:他最地产新闻忧心忡忡的两件事

新闻来源:中华网  2018-03-20 06:02

2016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2009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至于如何定义“稳健中性”,在今年的“两会”央行记者会上,易纲回答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这样的表述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中国的经济目前是稳中向好,判断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可以有几个维度: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主流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物价。在易纲看来,那轮金融危机的经验说明,价格稳定并不等于金融稳定,只有货币政策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还不够,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宏观审慎就是对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对症下药。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正司局级)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为什么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这么多著作?易纲曾在他的第二本论文集《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的自序中自问自答:是有感而发、有话要说。他还感慨,现在的出版物太多了,信息量在爆炸式增长,可以说好的东西不多,一般的、东拼西凑的、差的东西不少。“我在想,这么多如此差的出版物得浪费多少纸啊。”

除了研究货币政策之外,易纲也非常关心一些公共话题,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展现出一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这就是政府职能转变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寻求效率与公平兼得。”他说。

一是环境问题,他例举了大城市堵车、电子垃圾、办公居住用房浪费、国土荒漠化等等;二是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指出国民缺乏公共意识,做事不认真,缺乏风险意识等。

评价货币政策的方法论

在2015年一场读书会上,易纲介绍了他自己在货币政策考量上的方法论:第一看总体的杠杆率,比如观察中国总体杠杆率,看政府、看企业、看家庭等这一指标是不是在一个安全的区域;第二看实际利率;第三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全球的金融和资本是流通的,因此,中国经济和外部经济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为农村与金融着迷

此外,作为一名学者,易纲非常讲究逻辑和方法论。他在北大教书的时候,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住的地方隔得很近,于是他经常去和季老聊一些哲学历史和宗教文化问题。据他回忆,他曾向季羡林请教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比较系统的形式逻辑的论述。

此后,在1986年至1994年,易纲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获终身教职。虽然身在海外,但易纲研究的都是中国问题。包括运用1953年-1988年的数据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和价格波动的关系,并撰写了多篇文章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

“一是杠杆率,二实际利率,三是外部经济。这三件事情加起来就是我评价货币政策的方法论。”他说道。

在十九大期间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上,他提到了上述观点,并阐释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理解。其中,宏观审慎政策包含三个方面: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跨境资本流动和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

1997年,易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完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转变,他也是央行总行的第一位“海归”。此后,从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司长、行长助理、副行长,他一路升迁,中间仅用了10年时间。

最忧心忡忡的事

2015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出生于1958年的易纲,曾短暂作为知青在北京顺义县插队,并任生产队队长。这里也是他管理能力生根萌芽的地方:怎么派活,谁去拔河挡堤,谁去管菜园子,怎么备料,怎么起猪圈,起出多少方肥,肥运到什么地方……他后来回忆称:“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农村,还有一个就是金融。”

在插队时期他还干过一件事:带领同学向队里要求提高工分,在诉求没有得到同意后,他们选择了罢工。最后有五六个同学受到了严厉批评,自责的他想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承担责任。

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

1994年,易纲回国,与林毅夫、张维迎等“海归”学者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旨是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学教学研究。这也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如今北大国发院也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智库。

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现年60岁的易纲目前是央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长,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从1997年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开始,他在央行已经工作了21个年头,是最懂中国货币政策的人。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获终身教职

易纲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以为作文跑题的他,能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于他而言是一个惊喜。在大学第三年,他又被派往美国留学,1980年至1986年,他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前述的那次读书会上,他还提到,目前政府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现在的政府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地方政府职能要从直接抓经济项目,抓招标引资,转移到执法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也已发生变化。

在《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一书中,他提到自己在思考两个问题,“可以用忧心忡忡来形容。”

即使在转变成监管者之后,易纲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研究精力,一直保留“学者”这一标签。有人曾在2014年统计,他彼时已有中文著作11本,英文著作3本,中英文论文共50多篇。这些论文与著作被世界权威索引《经济学文献期刊》编入其期刊和电子索引,也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多次引用。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滚动播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