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游戏平台Steam的运营者Valve可是研究数据的大师——精准、高效,可能还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冰冷,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个神秘公司多少改变一点看法:它的老板在DOTA2上海特锦赛前夜公开炮轰了赛事主持,并无情炒掉了转播商。如此出人意料的情绪宣泄对这家游戏巨头来说只能算是一个例外,Valve依然是一家精准高效的数据驱动公司——瞧瞧你Steam账户的个人资料页面,这家公司已经默默记录下了你所有的游戏历程:游戏时长、拥有的游戏,以及成就。
根据Steam记录,“我”在一款游戏总共消遣了数百个小时,这意味着什么?在离开一款游戏6个月后,又会有多少玩家选择回归重新游戏?特别是当人们玩了超过100个小时的《火箭联盟》又同时是另一款游戏的玩家,那为什么不用这种关系来帮助我们找到新游戏?不过数据终归是数据,并不能代替评测。而笔者作为一名游戏媒体的评测人士,并不介意在评测中加入数字支撑——对于游戏的潜在玩家来说,准确的数据信息会为自己待购的游戏增加更多可信度。 Steam商店页同样也布满了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玩家对一款游戏打出好评,玩家们对游戏备注的标签,拥有这款游戏的玩家等,以及标示游戏内容的信息如支持语言和成就。一些第三方统计网站如SteamCharts同样告诉我们Steam上有多少人在在线,玩家正在玩什么,比起Valve自家的Steam状态查询页可能要丰富很多。但除了这些,Steam值得挖掘并让玩家们知晓的东西依然有很多。
亚马逊让笔者感到毛骨悚然的地方是它永不知疲倦地记录下本人的购买和浏览记录,并推销相关产品,目前Steam还没有如此过分。笔者只希望这家数字游戏商店能够向我们坦明已有数据并汇总展现:玩家打开游戏的频率是多少?开发者更新的速率如何,特别是对于一款“早期体验”(Early Access)作品,这样的数据非常有用。
此外,由于比人口统计更为精准的数据统计,一些基于用户许可(这样可避免隐私泄露)得到的调查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更为准确的PC游戏现状。比如Steam的硬件调查,实际上它已经是如今有关PC游戏硬件最好的数据报告了。如果基于这样的模式拓展开就会更赞,玩家们喜爱怎样的游戏元素?又讨厌哪些东西?当《反恐精英:全球攻势》的玩家厌倦了这款游戏,他们会选择哪款作品?对行业人士来说,这些调查的价值不可估量。
当然,Steam商店现在已经足够的拥挤,再将这些数据和分析打包扔入显然也不会让玩家感到舒服。但一个设计简洁优美、浅显易懂的图表能够嵌入其中,想必会受到大部分玩家的欢迎。数据收集听起来似乎不大光彩,有些涉嫌侵犯隐私,但是现状是它们已经被采集和利用,来研究我们的购买习惯和游戏方式,因此我们也同样有权利知道这些信息。
使用大数据分析并推荐新品早已不是一件新事物,并不值得玩家恐惧。亚马逊正是此道高手,经常会在我们在网站闲逛时推荐自己有可能购买的商品,以及在下单时又合时宜地列出潜在购买选项。而Steam的做法却粗糙得多,通常我们在下单购买游戏的时候会有一个“类似产品”的导购栏目,但是为什么会是这些游戏呢(也许是通过标签推荐)?Steam商店首页同样也会根据我们浏览过的和玩过的游戏调整推荐,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游戏会被推荐给我。恐怕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最想搞清楚的就是为什么在我浏览过《银河霸主》(Master of Orion)后Steam居然给我推荐了《DOTA2》。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