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6日)午间,龙湖地产(0960.HK,下称“龙湖”)发布2017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额926.3亿元,同比增长140%;销售单价155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2%。同时,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4亿元,减除少数股东权益、评估增值等影响后核心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18.6%,这一增长令人呼出意料,龙湖高层认为,业绩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将存货前置供应,加快了产品的出货速度。
存货前置供应
根据其半年报,环渤海、长三角、西部、华南及华中区域的签约额占比,分别为集团签约额的32.7%、30.4%、25.1%、10.6%及1.2%。在贡献销售的24个城市中,有14个名列当地市场前十。
龙湖集团CEO邵明晓认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龙湖将存货前置供应,今年上半年龙湖加快了自己的出货速度。龙湖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就把一些供货提前,赶上了一轮销售红利。
龙湖的提前出货措施也是其对于后市的谨慎预期。龙湖副总裁袁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对下半年的预判很谨慎,地产市场并不如我们想象中乐观。”
按照龙湖销售系统数据,销售的转化率在今年3月时接近13%。这意味着,到售楼处的100个客户可成交13套房子,而6月份的数据已降到个位数。同时,客户从看房到成交的平均时长从3月份的3.3天增加到6月份的7.6天。
龙湖的预判和部分开发商类似,一些企业都认为今年下半年市场将更加艰难,因此均提前了自己的出货速度,这也是龙湖半年业绩增速较快的一个原因。
从土地储备看,龙湖自今年以来也相对激进,拿地较此前更加果断。从半年报看,龙湖上半年获得土地40幅,平均楼面地价5930元/平方米。首次进入合肥、深圳、香港、保定、福州五个城市。
期内,龙湖新增收购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075万平方米,权益面积646万平方米。将新增土储总面积分区域看,34.5%位于环渤海区域,32.8%位于长三角地区,14.1%位于华中地区,11.7 %位于西部地区,6.3%位于华南地区,0.6%位于香港地区。截至6月30日,龙湖土储合计5002万平方米,权益面积3711万平方米。
“龙湖还是聚焦一二线城市,未来这些城市还将带来人口重新聚合,这将给开发商继续带来机会。”邵明晓说。
不过,从龙湖的销售贡献城市看,杭州、北京、重庆、成都都做出较大贡献,而上海的销售额在龙湖体系内还未进入前十。
资金成本降低
做为一家民营房企,龙湖的资金成本一直比较低。根据半年报数据,其平均借贷成本4.7%。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年报发现,2011年至2016年,龙湖地产平均借贷成本分别为6.4%、6.72%、6.58%、6.4%、5.74%、4.92%。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融资成本不断增加,龙湖的逆势下滑在业内并不多见。期内,穆迪正式调增公司主体评级至Baa3。在报告期内,龙湖发行人民币40.4亿元绿色债,固定利率介乎于4.4%至4.75%之间,期限介于五年至七年。
过去三年,龙湖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没用过非标,没做过前端融资的企业。除了开发贷、发境内公司债、海外美元债之外,龙湖于海外还有不担保无抵押的信用银团贷款,这是龙湖在香港的一个特有红利。
穆迪称,预期龙湖地产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凭借温和的销售增长、审慎的土地收购和财务管理,保持其财务结构的稳健性。同时,龙湖的租金收入增长也有助加强其偿还债务的能力。易居中国CEO丁祖昱认为,龙湖今天在商业地产、长租公寓、联合办公的布局,都会成为龙湖大生态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中国房地产不会是单一开发销售模式,而是复合型、系统化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