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的位置:中国房产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资讯前沿 > >

阳光股份准备现金买入京基百纳

新闻来源:未知  2017-11-02 18:17

  10月31日中午,位于深圳深南东路和红岭中路交汇处的KK Mall未受工作日的影响,依然人来人往。数小时后下班高峰期,附近的白领将汹涌到此,行街看戏吃饭,而排队过安检的人亦从地铁内排到购物中心的入口处。

  这是KK Mall开业的第七个年头,运营已进入成熟阶段,是深圳最知名的数个购物中心之一。人影憧憧后,是KK Mall以及京基旗下其他商业资产或将易主的变故。

  这时,距离阳光股份(000608.SZ)原本承诺的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的日期已过去4天。重组预案未出,关于此番重组的消息仅寥寥数语:“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京基集团有限公司购买标的公司的100%股权”、“标的公司系京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基集团’)全资持有的深圳市京基百纳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京基百纳’)”。

  上市21年,阳光股份几许风雨,主营业务从水泥产品变更为房地产业,大股东换了数轮,就连发展方向都在住宅开发、商业地产运营甚至是文体事业中摇摆过。

  与此同时,阳光股份经营节节败退。2011年开始,阳光股份基本面持续走低,更是2014年、2016年出现巨亏。至今年第三季度末,阳光股份通过出售旗下资产股权,在营收下滑近六成情况下,取得净利润的增长。

  在此情况下,双方的买卖动机值得咀嚼。而在这宗重组交易之外,潜藏着更重大的命题:行业集中化、巨头化发展,中小房企如何生存?监管趋严,未上市房企如何与资本市场建立更宽广的联系?

  阳光股份缘何卖了又买

  阳光股份最终还是没能在原定的10月27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这宗资产重组交易的相关内容还需商讨及细化。念及阳光股权9月27日才开始停牌,预案公布为时尚早。

  停牌至今,维持了一个月的悬念,被阳光股份发布于10月26日的公告轻轻打破。

  公告指出,阳光股份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京基集团购买标的公司的100%股权,而标的公司便是京基集团100%持股的京基百纳。

  阳光股份表示,争取在11月27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此外,公告中再无关于此宗交易的更多信息。

  此时的阳光股份离当初的水泥厂远矣,烟消雾弥,但窘况依旧。

  阳光股份的前身是当时的广西北流县水泥厂,后改组成为广西虎威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水泥行业不景气、制造成本大幅上升等原因,公司效益滑坡。1996年,虎威股份上市招股,募资投向新的生产线,但上市仅一年,公司生产经营已面临困境。

  1997年,北京阳光进场,1998年,广西虎威股份更名为广西阳光股份,主营业务改为房地产,从此告别水泥行业。

  在房地产领域,阳光股份一度是行业关注的明星,甚至被称为中国版凯德。

  经历过2002年的首创置业、2004年的北京燕赵房地产后,2007年5月,GIC(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进场,成为阳光股份的第一大股东。这一年,阳光股份在年度报告中提出,考虑到股东层面意愿等方面因素,公司提出了新战略目标,即成为中国领先的商业地产集团。而此前,公司主要的运作模式是纯住宅开发。

  分析阳光股份多年财报可知,公司的黄金时期发生在2010年。2010年,公司营收为30.4亿元,净利润为4.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89%、63.01%。阳光股份没有想到这便是营利的顶峰,此后,公司基本面持续走低。

  阳光股份经营受困的原因与踩错节点、拿错项目有关。公司分别在2012年、2014年拿下的天津杨柳青、上海银河宾馆等项目为其后续经营带来波折。

  2014年、2016年,阳光股份分别以5.85亿元、4.68亿元的亏损收场。2015年,阳光股份也仅维持微利状态,净利润为0.201亿元。

  2014年第四季度,举步不前的阳光股权引入麦肯锡重新制定公司战略,提出轻资产模式,聚焦于一线城市的不良及低效资产收购、改造并增强资产退出能力。

  2016年,阳光股份已退出上海淮海路等包租项目。至2017年3月,阳光股份把北京瑞腾100%股权转让给大业信托,获得投资收益2.05亿元;5月,把持有的天津杨柳青项目作价21.31亿元转让给四川蓝光地产。

  正因公司此前不断清理资产股权,本次又购入京基资产,投资者表示不解。阳光股份特意对此作出解释,“阳光股份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出售和购买资产都属于公司正常的经营行为。”

  京基和上市公司们

  有观点认为,阳光股份具有壳资源属性。而京基选择出售经营良好的商业公司本身就颇值玩味。

  京基集团以“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不便发表意见”回复,婉拒了第一财经的采访。

  京基集团初创于1994年,现时股东为自然人陈华及其胞弟陈辉两人。2006年,京基收购华发北铜锣湾广场,成立京基百纳,正式开启商业地产之旅。

  京基的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京基百纳运营管理项目包括京基100城市综合体、KK MALL、南山京基百纳广场、沙井京基百纳广场、KK ONE、京基铜锣湾数码通讯广场、京基御景华城商业广场等,运营管理商业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因京基未上市,关于京基百纳和京基集团的财报数据成谜,仅仅在康达尔(000048.SZ)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被揭开冰山一角。

  报告显示,在2012~2014年三年间,京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53亿元、45.17亿元、56.2亿元;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67亿元、27.23亿元、9.88亿元。但在报告之外,京基在2015、2016年的数据并不被外界所了解。

  2016年初,京基曾对外宣布2015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为104亿元,进入“百亿俱乐部”。而京基集团常务副总裁熊伟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2016年京基在深圳仅有部分尾盘在售,“京基在深圳的项目以旧改为主,开发周期长,受政策影响较多,2017年下半年会有三个深圳项目入市。

  在与阳光股份产生关联之前,京基早已因康达尔股权争夺事件在资本市场一战成名。

  至今年6月末,京基持有康达尔股权已达31.65%,而此时康达尔第一大股东持股总量为31.66%。京基所持有的股份大部分来自增持康达尔的牛散林志等人,小部分来自二级市场的吸筹。正因京基的增持路径充满争议,康达尔拒绝承认京基的股东权利,目前双方诉诸法庭但仍未有解。

  在康达尔之外,在京基“二代”主导下,京基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愈显激进。

  京基董事长陈华的大公子陈家荣现任京基副总裁,其通过立天环球持有先传媒25.68%股权,是第一大股东。今年8月,先传媒更名为“KK文化”,不论是公司名称还是实际控制人角度,曾经的先传媒已变成京基色彩浓厚的上市公司。

  此外,2016年底,陈家荣及其胞弟陈家俊控制的京基实业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美图(01357.HK)1.09亿股。

  几乎同期,陈家荣通过自身证券账户实现对宏磊股份的第一次举牌。今年初,宏磊股份已经更名为民盛金科,截至9月30日,陈家荣个人持有民盛金科7.76%股权,已是其第三大股东。

  综上,公开层面京基至少已是四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更控制了KK文化。但因其财务数据未完全公布,京基负债率和杠杆、现金流皆不可考,其出售京基百纳动机尚待进一步确认。

  从监管、双方公司规模等因素考虑,国际地产资管公司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对第一财经表示,更倾向于相信是单纯的资产收购。

  安信证券分析师陈天诚指出,随着相关项目的退出,阳光股份最差的年份已经过去,正在重塑在地产行业产业链上端的资产管理能力。

  阳光股份最新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营收为0.7437亿元,同比减少57.92%,净利润为3.82亿元,同比增加290.98%。尽管因出售资产带来暂时的盈利,阳光股份仍需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何保证收购资产的正确性、如何提升公司自身的造血功能、如何在弱肉强食的行业活下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滚动播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