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拥有相对较高且可预测的收益,而它的多元化特征也使得它在众多其他资产类别中脱颖而出。
在低利率环境笼罩全球的当下, 机构投资者寻求不错收益的步伐没有停歇,近年来逐渐把目光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
世界各国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 推升了在可持续能源、造桥修路、建设学校等其他重要领域的基建需求, 从而带动了相关的投资机会。事实上, 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全球初级基础设施开支存在着一万亿美元的缺口, 而波士顿咨询则预估各国政府在未来 20 年或将面临高达 35 万亿至 40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需求,但其能筹措的资金甚至无法满足其中一半的需求。
与许多传统、其他另类资产大类相比,基础设施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投资优势:亮丽的表现、低波幅、与通货膨胀同步上涨的正相关性、独立于其他资产大类的低相关性,这都将能提高投资组合整体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其中,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大致有四种方式:私募股权投资、公开股权投资、私债投资和公债投资。虽然全球和亚洲机构历来青睐私募投资方式,但包括政府债在内的公开市场, 则具备某些特定基础设施资产的独家渠道,也能为投资人提供流动性。
私募股权与公开股权投资
基建板块的股票历来是亚洲机构投资者的重点投资标的之一。与其他板块相比,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不高, 基建投资往往能够在长期合约内提供稳定现金流和收益。尽管可能存在整体收益的波动,但对于寻求资产负债匹配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可预估的、纳入合同保障的现金流收益率仍颇具吸引力。
和固定收益投资不同,投资基建股权的现金流可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有效地抵御通胀。这是因为相对于众多其他资产类别的股权投资,基础设施股权现金流往往能带来更高比例的总收益。
私募股权基础设施投资,指的是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于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该类投资往往能带来比多数公开股权投资更高的收益率。此外,该投资方法的优势还包括:波动性低、有资本增值潜质, 以及有强劲的过去风险调整后收益。
该投资策略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投资者需求来选择更可控的特定投资标的,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投资策略,在符合客户对收益和风控需求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资产增值机会。
核心型投资策略比核心增益型、增值型策略更为稳定、能提供风险更小的收益流,在核心型投资机会中, 合适的标的包括有契约保障的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公共事业和运输。而核心增益型投资策略涉及通信塔、数据中心领域的投资,可为投资人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和增长潜力,当然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公开股权投资则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进行的,通常具有防御性高的特点,体现为收益率高、 Beta 系数低,和全球股票相比,更多地反映市场上扬的积极表现,而较少地体现市场下行的情况。投资者也可以用较少的初始资本进入市场,享有更高的流动性,还可以通过投资于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产来增强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包括部分投资者不愿投资的位于发展中地区、流动性较小的股票)。
虽然机构投资者在过去更倾向于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但如今也开始更多地考虑公开上市的基建股了。事实上,公开市场是投资部分基建资产的唯一渠道,包括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部分私人机场、高速公路和地铁。
举例来讲,中国有关污染防控的上市公司,例如垃圾发电、污水治理、危废治理等。伴随着中国政府部门不断增加的项目需求,这类公司股票给投资人提供了非常高的投资增长潜力。
私债及公债投资
不在公开市场发售的私人债务一般具有更高的收益,以补偿流动性不足的缺陷。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收益和债务期限需求自行选择投资标的。次级债,包括风险和回报介于优先债和股权投资之间的夹层债券投资,可以提供比优先债更高的收益率, 但通常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成熟期往往更短。
基建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和股票相比,它在资本偿付顺序中享有更高的优先级,因此风险更小。此外, 和其他类型的非金融企业债相比,基建债的违约率和亏损率相当低。
部分板块的基建债有不少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例如可再生能源行业。举个例子:水利设施的有效运作寿命可以长达 100 年, 而它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入, 即使在水流量最小的年景也保持盈利,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地区内最低成本的发电设施。
对于寻求高收益、高资本增值潜力但对波动比较敏感的机构而言,他们可能会青睐包括可转债在内的混合型投资策略。该类投资收益能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企业估值的提升也能增加资本增值的潜力。
在公债领域,虽然投资者常先想到企业债和混合证券,但事实上政府债往往才是基础设施债市的主导。在美国,政府债其实是许多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募资渠道。地方政府发起的基础设施公债基本是投资级别债券,融资于可生产收益的公共项目, 比如水利和下水道管网系统。
有些美国以外的主权债收益接近于零,甚至为负。对于这些地区的机构投资者而言,美国的地方政府债就格外吸引人了。另一方面,和评级相近的企业债相比,基建政府债的投资收益率不相上下,还能提供更稳定的信誉担保,拥有更低的违约和亏损率。
基建投资多元策略
考虑到基建投资可靠的优化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潜力,亚洲机构投资者应该考虑将部分资产专注于配置基建领域。基础设施和传统资产类别之间普遍存在着较低甚至为负的相关性, 而又与通胀高度正相关,因此纵观历史表现,基础设施板块能为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多元化收益。
基建投资拥有相对较高且可预测的收益,而它的多元化特征也使得它在众多其他资产类别中脱颖而出。如果我们回顾 2002 至 2015 年这 14 年的投资收益的话,就可以看到基建加传统股票债券的投资组合,以及涉及了一定另类资产配置(例如私人房地产)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都获得了丰厚的多元化收益。
尽管每种基建投资策略(私募股权、公开股权、私债投资、公债投资)都能表现强劲增长,但因为以上相互关联都比较小,如果整合多渠道的基建投资将能够进一步优化回报。因此,当全球市场都积极响应强劲的基建投资需求时,未来的投资回报可能会收缩,投资人应当需要选择专业投资渠道以规避因此带来的潜在风险。
(约翰·古德雷兹John Goodreds是Nuveen另类投资解决方案总监。Nuveen是TIAA的资产管理部门,旗下管理着9060亿美元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