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房企纷纷南下香港抢地已经不是新闻,但是不同于中海航等公司高价拍下土地,碧桂园选择旧楼收购作为进军香港市场的切入口。那么目前投资香港旧楼改造都有哪些程序,香港旧楼改造的可行性和利润又如何,未来香港旧房改造项目会不会成为内房企投资浪潮的下一个风口,本文将一一分析。
(一)
香港旧楼改造程序面面观
部分收购“落钉”旧楼
土地资源资源稀缺,人口密度大,外来资金涌入,香港具备旧楼改造市场发展的土壤。但是,真正催生香港旧楼改造浪潮的还是《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条例》。于2010年新修订的强拍条例规定,对于楼龄50年以上楼宇,集齐楼宇80%以上业权的人可以向政府申请强制售卖该楼宇。根据强拍条例,只要拥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业权就能在旧楼改造强制拍卖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香港本地一些中小型房地产财团或者个人常常使用这种“落钉”的方法收购旧楼的部分产权,进而促进自身收购整栋旧楼或者交易给其他有意收购整栋旧楼的企业赚取差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香港政府近期推出的楼市辣招,以公司名义收购的旧楼需要交纳3成辣招税。所以近期的旧楼交易出现多宗以公司高层个人名义进行的旧楼交易。九龙建业柯式家族和前太古主席简基富最近都活跃于香港旧楼交易市场。
虽然旧楼重建项目需时较长,但收购成本远低于直接购买土地,对于一些财力雄厚的大型财团已经将整栋收购旧楼改造作为提升盈利能力的突破口。如果采用整栋收购的方式进行旧楼收购,集团需先收购超过80%的业权,在申请强拍令通过后于公开拍卖中收购剩余旧楼业权,即可获得大楼全部业权。香港恒基地产是香港发展商中拥有旧楼重建项目最多的,旗下项目集中分布于红磡、大角咀、土瓜湾、长沙(楼盘)湾。其中恒地目前最大的收购计划位于红磡,横跨机利士南路、黄埔街、宝其利街和必嘉街。2016年11月7日,恒地便以底价17.39亿元拍得收购了七年的马头围大厦,为九龙价格第二大强拍案例。目前恒地已完成80%业权收购项目土地面积超过9万平方尺,预计可重建楼面面积超过83万平方尺。如果包含正在收购中的旧楼,红磡项目最终土地面积超过11.5万平方尺,可重建楼面面积超过103万平方尺,重建单位超过2500个。
由于直接收购旧楼耗时长,申请强拍程序繁琐,企业还可以选择收购旧楼并购公司已经收购完成的项目。前文提到的碧桂园旧楼改造项目便是购自宏辉集团。以宏辉集团(前称田生公司)为代表的旧楼并购集团主要从事旧楼并购,然后把并购完成的地盘售予发展商或自己发展。
香港市区重建局是香港专门负责处理楼宇重建及复修的法定机构,也是香港旧楼改造的绝对主力。香港市建局目前侧重于“旧区重建”,在旧区内集中进行大型重建项目。2007年市建局启动观塘市中心重建项目,是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市区重建项目,占地57万平方尺,分5期项目,于2021年前分阶段落成。大部分项目由信和置业投得,但是第二第三期招标时内地房企龙头万科也派代表到场交意向书。2016年市建局启动九龙城庇利街/荣光街项目重建,是继观塘项目后最大规模重建计划。项目地盘面积8042平方米,重建后提供1150个住宅单位,楼面总面积66600平方米,预计投资116亿元,2025-2026年落成。此外,市建局正在积极推进三个大型重建计划为土瓜湾、九龙城马头围道、九龙城道。
(二)
香港旧楼改造可行性及盈利分析
相关政策影响:冰火两重天
强拍条例是香港旧楼改造得以实施的基础。香港政府在1999年制定的强拍条例中规定,对于楼龄五十年以上楼宇,任何人集齐同一地段90%或以上业权,即可申请土地审裁处发出强制售卖令。2010年,政府修订法例,为了提高“落钉”投机者成本,将比例降至80%。值得一提的是,法例修订的提出者正是现任香港行政特首(时任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比例的降低在减少“落钉”投机的同时却也增加了财团整栋收购的机会。所以,现今香港旧楼改造市场主要以市建局整片区域改造计划和大型财团整栋收购重建为主,旧楼改造市场入场门槛更高,也更加集中化和规模化。
香港旧楼改造浪潮的兴盛正是缘起土地供应不足,因此香港政府卖地计划也影响着发展商投资旧房改造的步伐。2010年起香港政府引入“政府主动卖地机制”,2015-2016年度第二季度再次对卖地安排进行优化,视乎情况在季度中加推用地。但是,最近五年政府土地供应目标仍旧逐渐下调,2016-2017年降低至18000个单位,五年来新低,同时17-18年度维持不变。
旧楼改造区位分布:中西九龙最吸睛
旧楼改造的成本和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项目所在区位。从市建局旧楼改造项目的区位分布情况来看,旧楼改造项目集中的区域总共分两类。
第一类是以中西区和湾仔尖沙咀一带为代表的香港发展成熟的中心商业区,项目一般为独栋小盘,收购成本较大,最后售价也高。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区从旧楼改造出现伊始便一直是热门区域。最新消息显示,2017年6月29日,中西区般咸道旧楼般咸台被新鸿基地产旗下集团以3.8亿收购7成业权,平均尺价1.7万。连同该公司早前收购的隔壁崇华大厦,两项目合并占地1.2万平方尺,可重建楼面超过11万平方尺,是最近中西区最大的重建项目之一。
第二类是以观塘土瓜湾为代表的旧区,由于整区楼宇普遍老旧且收购成本不高,项目一般为整街甚至整区重建。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启德发展区建造带动,土瓜湾旧楼改造项目未来前景受到看好。2017年7月3日市建局收购土瓜湾的三个项目时平均尺价达到15383元,是九龙历史最高。
香港法例规定的旧楼收购价以周边楼盘均价为底线,预测重建后价值为上限,保证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同时也使得旧楼收购价与所处地段价格挂钩。如港岛地区旧楼改造热门区域中西区,近期旧楼大宗收购均价均超过17000元每尺,最高价超过两万,逼近同地段新盘开盘价格。而九龙地区收购均价则刚刚站上15000元关口。此外,受楼市辣招影响,公司还需额外缴纳15%印花税,九龙地区的项目可能因为地契原因面临补地价。2016年初根据香港上诉法庭的一个新案例,小业主在强拍申请诉讼中被定义为强迫参与,因此在土地审裁处进行抗辩的讼费无论输赢都由发展商支付。因此,各项法律费用也是旧楼收购的重要支出。
(三)
旧楼改造案例分析
前文对香港旧改市场的操作程序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接下来通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透析香港旧改项目在实际操作中的现状,
中心区项目表现良好
星钻位于香港中西区西营盘,原为香港市建局西营盘第三街的旧改项目,后由内地房企中海外于2010年投得。星钻重建后共提供255个实用面积365-855平方尺的单位,户型大多为两房,目标客户瞄准年轻置业人群。楼盘于2015年1月中旬销售,2016年8月30日全部售罄,售价由第一批的1.93万元每尺一路攀上至2.7-3万元每尺。对比同区楼价,5年楼龄的缙城峰二手平均尺价19857元,懿山一手尺价17088-26793元,星钻售价略高于同区水平。售出后星钻平均租金也由60元每尺一路上升至70元,高于西营盘平均租金60元。
星钻项目改造周期和销售周期短于其他旧改项目,同时销售情况良好,其主要优势有以下两点。一是项目为市建局项目,在投标前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建造和销售周期相对短,只用承担一些保育业务,无论是相比直接投标土地还是从头开始旧楼收购都更节省时间和金钱。其次,项目区位优势突出。项目位于西营盘,收益于港岛线交通优势,中西区房价一路上扬。星钻项目的操作模式也可以给其他有意向进军香港旧改市场的内地房企参考。
翰林峰是香港最大金额的单一强拍项目,也是强制拍卖方式获得旧楼改造项目的典型案例。45亿的总投资额对于位于西环稀缺地段的项目并不大,但是恒基地产前期收购所花周期较长。翰林峰投资的优势也在于区位优势突出,可以通过提高销售溢价来赚取更大毛利弥补较长收购周期的时间成本。所以,在进行整栋收购的时候,要谨慎权衡毛利率和旧改周期。
非中心区旧楼改造项目投资需谨慎
誉都位于筲箕湾,地处港岛线终点站,并非香港中心商业区。2008年新鸿基地产以1.845亿元购入地皮,2011年开盘。由于项目定位为中高端豪宅,平均实用尺价1.8万元,逼近中西区水平,远超同区水平。由于当时开盘时处于香港楼市高峰期,117个单位首日便售出100个。但是随后随着香港楼市放缓,誉都的买家遭受重大亏损,历史录得13宗二手买卖中12宗为亏本转让,跌幅1.8%-19.9%,仅有一宗升值转让仅升值0.7%。
非中心区旧楼改造项目收购成本自然远低于中心区,且周边一手住宅供应量相对充足,不具备不可取代性。因此,在香港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冷静的大背景下,筲箕湾等非中心地区项目无论从售价和交易表现均不如中心商业区。未来企业在投资此类地段的项目时要格外谨慎。
结 语
从1999年强拍条例生效至今,香港旧改市场已经走过18年。相较由政府主导的内地旧改项目,香港旧改项目更市场化,相关程序和法律也趋于完善。在土地供应不足和旧区唐楼老化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旧楼改造市场前景依旧乐观。其中,中心商业区的旧改项目毛利可观,而非中心商业区的旧改预计会区域化,一体化。通过专业的地产代理整栋收购或者投标市建局项目也会成为最主要的参与香港旧改的途径。但是,复杂的收购程序,逐渐提高的收购成本,较长的改造周期,未来房价走势的不确定,都是参与香港旧改项目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香港旧改市场的前景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