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昨天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北京市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安排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根据报告,今年本市拟安排7个方面、31件实事项目。其中包括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分配公租房1.5万套以上,实施100项交通疏堵工程,实现6号线西延和8号线三期、四期试运营等。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代表市政府作报告。她表示,自2015年以来,市人大连续4年将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安排列入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起草编制工作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已完成拟办实事的线索征集、项目筛选、意见征求、网络投票、沟通确认等程序。根据各方面意见,共形成7个方面、31件实事项目。
王红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实事项目的起草编制工作体现了“三个突出”特点。突出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前期通过召开新闻通气会,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广大市民征集项目线索,并将2017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作为重要来源,累计征集3200余条,同比增长了45.5%。31件实事项目中,有17件来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吸纳率达55%。此外,邀请市民通过网络对实事项目进行投票,平均赞成率达95.85%,同比提升1.33个百分点。
今年的编制工作还体现了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从项目内容上看,聚焦“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相关项目占比近二分之一。从涉及区域上看,力求在城乡分布上更加均衡,31件实事项目中,有14件直接涉及到农村地区。从可持续方面看,保障性住房、养老驿站、便民服务网点等延续性项目占比在三分之一以上。
编制工作还突出质量优先、当年见效,同步编制专项督察台账,确保项目编制与督察落实无缝衔接。据悉,2018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将纳入市政府专项督察,进一步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同时,将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检查实事项目落实情况。
31件重要民生实事
1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共9件
■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
■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150个养老服务驿站;
■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万场;
■扶持不少于150家实体书店;
■创建6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
■持续推进“北京通”建设;
■丰富政务公开惠民便民地图内容;
■组织名中医每周到全市3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活动。
2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面
共3件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分配公租房1.5万套以上,完成2.36万户棚户区改造;
■继续稳步推进为老楼加装电梯工作;
■更新改造100个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
3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方面
共7件
■完成580座公共厕所改造升级;
■加快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现覆盖90%以上的城市社区;
■建设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网点1400个;
■建设200个“社区之家”示范点;
■充分利用地下人防空间,提供1万个停车位、500处公益便民和社会服务场地;
■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食堂达到“阳光餐饮”标准;
■同20家外埠主要供京农产业企业进一步完善产销衔接机制,使首都市民“菜篮子”更安全、更放心。
4方便市民出行方面
共3件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现6号线西延和8号线三期、四期试运营;
■完成10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和900公里自行车道治理;
■实施100项交通疏堵工程,完成100处路口、路段交通组织优化,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
5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共5件
■启动实施1000个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开展615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
■新增10处城市休闲公园和100公里健康绿道;
■新建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2条。
6消除安全隐患方面
共2件
■对全市不少于100万市民群众普及消防知识,为20万个老年人家庭推广安装独立式感烟报警装置;
■对3000台住宅老旧电梯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进行挂账督办。
7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方面
共2件
■为2200户生活困难家庭提供助残、助老、助教等帮扶服务,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
■安置本市1万名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建立100个残疾人帮扶就业基地,为5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和居家康复试点服务。
北京晨报记者 邹乐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