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6日早上,日军大部队涌入杭州城。
1968年9月11日,田浩征去世。
抗战结束后,田浩征到哈佛大学留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回国之后,田浩征依然活跃在律师行业,还被几所大学聘为拉丁文教授。
整个城市已经被占领,他们没有遇上抵抗,没什么仗可打,于是便开始肆意妄为。
侵杭日军在岳飞墓前耀武扬威(日军随军记者记录)
苏达立夫妇和孩子。(这是杭州沦陷前,苏达立夫妇将两个女儿送回英国前,在广济医院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田建钧,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提到拉贝,却无人不知,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写下的《拉贝日记》,在众多的南京大屠杀铁证中,是极其重要的第三方物证。
侵杭日军士兵
侵杭日军在西湖边(日军随军记者拍摄)
田建钧翻出了一张照片
下面这些,是田建钧研究杭城民间抗战史20多年来搜集的一些照片史料,也有一部分来自上海市松江区史志办藏。这些照片中,有的可能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透过这些史料,我们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去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慰安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葛烈腾被迫回美国。回国后,葛烈腾写了回忆录《天堂之下》,被称为杭州版的《拉贝日记》。1946年11月17日葛烈腾因积劳成疾在美国去世,21天后消息传来,蕙兰中学在学校西南角的的民众堂为他举行纪念活动。
蕙兰中学校长葛烈腾先生
侵杭日军在灵隐寺
蕙兰中学避难处的人数立即激增到了三千人,比我们所预计的多了两千人。她们睡在水泥地板上,每间教室里都有一百人,体育馆里有四百八十六个人。人均不到十平方英尺的面积,只能勉强坐下,更别说躺着了。但她们都不在乎。只要能进来,坐在美国国旗下,得到红十字会的帮助,她们别无所求。
关于抗战,南京和上海在抗战方面的史料很多,而杭州民间抗战史方面的资料却比较少。而日前,一次机缘巧合的捐赠,却揭开了杭州民间在抗战岁月里,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抗战时期的岳庙也是避难所之一,挂着万国红字会会旗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