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的位置:中国房产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

千亿大交通网络: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

新闻来源:未知  2017-08-30 23:00

  “以后水上巴士的班次再密一点,这样就能真正实现两地公交化了。”在8月18日搭乘深中水上巴士首航客船的乘客张勇说。这条航线的开通让中山市民深刻体会到了深中一小时生活圈的速度。

  跨越短短21海里,一条国内水上航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市民、城市甚至区域密切相关。这条航线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两地出行成本从至少90分钟缩短至45分钟,更在于结束中山到深圳没有直航的历史。

  无论是深中水上巴士,还是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州地铁18号线中山延长线等交通项目,其背后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中山市融入新一轮大发展的路径表达,也代表着这个城市加入国际资源分工的价值重塑主张。未来六年,该市拟投入1400亿元用于大交通建设,激活其位于湾区城市群几何中心的功能与优势。

  打造珠西枢纽 重塑新一轮区位价值

  虽然拥有地处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的先天优势,但由于过去没有与东岸的直连通道,中山作为资源流通枢纽的角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受珠江口影响,中山市现有的高速公路主要侧重于对接广州、珠海、江门,缺乏与珠江东岸高速通道的直接对接,对外公路体系尚不完善;轨道交通也比较薄弱,直到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才结束了该市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虽然近期广珠城际可以开通国铁长途列车,但是受广珠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限制,目前的发车班次不多,国家长途客运铁路的服务能力不强,难以达到区域性铁路枢纽的要求;港口服务能力也有待提升,现有货运港处于喂给港地位,客运港发展不足,缺乏与珠三角城市港口、机场以及澳门联系的水运航线。

  错过了珠三角的公路时代的中山,不能再错过珠三角的大桥时代。

  省“十三五”规划对中山明确提出了“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为此,该市提出以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等项目建成通车之年2023年为目标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交通建设,重塑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价值。

  面对新的历史性变革节点时代,中山已明显感到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融入粤港澳湾区的迫切性。中共中山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要直面“四个难以为继”和“五个短板”,将交通短板作为未来亟待攻克的瓶颈之一,纳入该市谋划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中。

  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市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三个维度的转变:第一是理念上的转变,注重从“对内”疏通转向“对外”延伸;第二是空间规划上的转变,注重从单一的公路规划,向兼顾轨道、港口、航空的综合交通体系转变;第三是投入力度的转变,“十二五”期间,中山五年共投入超过23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一五”的1.4倍;“十三五”期间,这个数字增加到1400亿元。

  疏通交通网络 承东启西的使命与战略

  从时空距离上看,中山与深圳两地政府的直线距离是70公里,与广州的同样是70公里,与珠海的是30公里,与东莞的则是66公里,距离澳门40公里,距离香港80公里。

  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山市的目标是,未来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实现一小时对接,与广州、深圳、珠海等核心城市实现30分钟快速对接。

  中山大交通战略,涉及到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方面。其中,公路建设侧重于加快与周边城市对接道路的建设,将中山打造成为国家公路主枢纽,构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普通道路的多层次对外公路网络:向北全面加强与广州市、佛山市的交通衔接;向东通过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公路连接线,加强与珠江东岸以及粤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向南通过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港珠澳大桥等,加强与珠海、香港、澳门的交通联系;向西通过中开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加强与江门以及粤西地区的交通联系。

  同时积极开通国铁长途列车,并计划通过深茂铁路和广珠城际铁路,开通尽量多的长途列车,前往北京、上海、贵阳、南宁、南昌等地。此外,该市也在规划建设市内轨道交通,并积极跟广州、深圳对接开通直达地铁或地铁延长线,将广深距离压缩至30分钟通勤圈内。

  在航空和港口建设方面,则计划利用周边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和深水港,依托铁路、轨道及高快速通道建设,并开通前往南沙自贸区、南沙港、前海自贸区、深圳机场、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的水运航线,快捷共享珠三角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和深水港。

  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轨道交通和港口建设全面升级,中山作为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承东启西”的角色得以发挥后,才具备进一步推动珠江东、西两岸创新资源流通的功能。

  对接国际资源 参与世界级湾区大开发

  如何从交通枢纽转变为资源配置的枢纽,是中山在“大桥时代”所面临的最大考验。

  东岸,深圳在布局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广州拥有强大的高教资源;西岸,珠海成为港珠澳大桥的接驳点,粤西启动新一轮大发展。

  中山置身中心,如何调配资本与智力资源,实现与这些地区创新技术和产业、与现实生产力的对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加快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粤港澳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势在必行。从大湾区的交通功能定位来看,香港、广州机场国际性航空枢纽的地位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广东将全力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网络,提升国际中转功能;加快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积极发展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空客货运网络。跟这些机场构建快速交通网络,对于中山来说,也是一个对接国际资源的机遇。

  民营经济基础扎实,中山拥有强大的实体经济,这是创新产业化和硬件化的基础,也是中山对接深圳创新的基础。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设,必将有一部分产业配套功能要转移到中山。

  近期以来,中山市频繁组团到深圳招商,先是以三乡、坦洲、神湾和板芙组成的南部组团,随后横栏镇也紧随其上,瞄准深圳的创新资源与产业外溢。此外,东部组团也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将共建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翠亨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依托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的创新资源和成熟的运营经验,将翠亨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为产城互融、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园区,争创深中创新合作及产业转移的新典范。

  这是中山嵌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条、参与国际分工的机遇,在珠江东岸、西岸的创新协作圈中寻找新的位置,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中转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的形成,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大动脉带来的创新资源,将进一步把中山这个伟人故里推到更加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之中。

  观点

  省社科院区域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

  交通与产业 需形成良性互动

  “中山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与产业这两项基础需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广东省社科院区域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表示,中山要以交通建设为基础,打造具有活力的新型特色产业。

  中山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其地理区位优势随着现代交通通达性的增强而愈发明显。“拿深中通道作为例子,以前中山到深圳要一个半小时,随着通道开通,以后可能从肇庆到深圳也只要一个半小时。”陈再齐说。

  在他看来,中山应充分利用深中通道的优势,主动对接深圳的空港资源,以此抓住因成本过高而外溢的众多深圳物流基地,打造本地的保税物流园区,将中山作为新的物流集散地,直接面向祖国大西南、甚至对接国际,实现物流进出。

  “交通跨越式发展既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同时也潜伏着‘被通道化’的危机,这需要中山拥有一个能够吸引足够资本、充满活力的新型特色产业。”陈再齐强调,中山应当在交通建设基础上,把“资源集散地”作为未来承载在交通基础上的发展方向,避免出现“通而不聚”“一脚油门就过了”的现象。

  中山多年以来发展出的传统专业镇产业优势是陈再齐特别注重的方面,他表示,对中山而言,做强做大产业经济是根本,应当把传统专业镇产业优势作为发展的根基,后者也需要在打通内外循环方面下足功夫。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

  对标湾区核心城市

  中山要有看齐意识

  “深中通道的开建、深中水上巴士的开通,对于中山来说意义非凡,反映出中山明显加快了与深圳间的合作步伐。”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表示,深中通道未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地资源对接的重要战略通道,中山要主动承担起资源流通与承接。

  当前,广州在政治、教育文化、商贸、交通等方面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深圳则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山北部与广州南沙接壤,未来广州地铁18号线中山延长线、深中通道相继开通后,中山与广州、深圳两地将实现半小时连通。”陈广汉表示,中山要果断出击,主动与广深两市对接,实现中山创新环境的巨大改观。

  陈广汉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未来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中山要有争当珠江西岸地区发展领头羊的勇气与魄力。”陈广汉说,对比珠中江三个城市,中山拥有最大的经济体量,位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有必要向湾区核心城市看齐。

  “从全省的大格局来看,相邻城市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主流,广佛同城、深港同城、深莞同城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山与广州、深圳、珠海之间,也应该探索区域合作,共同担当湾区经济腾飞的发动机。”陈广汉说。

  水上巴士开通

  深中同城再提速

  8月18日10时40分许,“中山号”“鹏星20”两艘客轮分别从中山港客运码头和深圳机场福永客运码头缓缓驶出,向对方的码头出发。随着“水上深中通道”开通,“深中同城”再提速,珠江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也愈发明朗。

  未来半小时可抵深圳

  开通深中水上巴士是2017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重点工作,原定今年12月底前开通,实际提前了整整4个月。

  “水上深中通道”将大大缓解现有中山至深圳的交通压力。“以往从中山开车到深圳需要经过虎门大桥,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一般需要两小时。”来自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乘客刘芳珍第一时间抢到了首航开往深圳的直航船票,她坦言如今坐上水上巴士,时间至少缩短一半。

  目前,深中水上巴士的航行时间大概是45分钟,随着中山大力推进中山港东移战略,今后中山市客运码头将搬到翠亨新区马鞍岛,届时航程将从现在的21海里缩短为13海里,航行时间将缩短到28分钟。

  到岸就有机场巴士接驳

  首航当天,从中山启航的“中山号”共有336个座位,每天往返共有8个航班,从中山、深圳出发各有4个班次,大约每隔3个小时一趟。“首航之后的船型将以199座的客船为主,未来将根据实际客流量加开班次,方便群众出行。”中山港客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为了加快与深圳机场的对接,中山港客运码头往深圳方向的候船室中,也将开通登机行李直挂服务,“旅客可以在中山客运口岸办理部分航空公司的行李托运、一站式乘机服务,大大节约候机的时间”。

  更方便的是,旅客下船出大厅后,便可直接搭乘前往深圳机场的免费大巴,通过机场内部道路只需3—7分钟。

  来源:南方日报

编 辑:chenhong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滚动播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