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阳晚报》报道,上半年,贵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84.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其中,住宅投资291.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1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41.1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全市商品房销售额352.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其中,住宅销售额268.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2%。
贵阳楼市十分火热,贵阳住宅成交市场十分火热,但是写字楼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据贵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阳全市办公楼投资39.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5%,当前的贵阳写字楼市场整体面临着较大的去库存压力。
老城区去库存压力大
因为设施陈旧、交通拥堵、产业较分散等问题,老城区的部分写字楼成为了“烫手山芋”。据报道,近一两年来,贵阳一环内老城区的零散写字楼,面临着大面积空置的尴尬局面,就大十字周边而言,目前空置的写字楼面积已经超过了10万平方米。与老城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山湖区的写字楼市场相当火热。
据贵阳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舒筱波分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楼市包括写字楼市场的繁荣与否。目前,贵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50%,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商业需求。他表示,如果在此基础上,贵阳观山湖区的几个产业园能有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贵阳楼市的拉动,将有着很积极的意义,因此,贵阳写字楼的市场前景还是光明的。
贵阳高新区产业聚集 硕果累累
贵州是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建设试验区,自2014年以来,贵州全面着手布局大数据产业,目标明确,就是要一步一步建成“中国数谷”。贵州在大数据产业上的突破也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认可。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后表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行动纲要》,将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在贵州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个月后,贵州启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
年过去,贵州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上硕果累累。截止2016年年底,贵阳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341亿元,累计注册工商企业11905家;累计聚集研发机构141家、创新服务机构200家;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70家;创新型企业累计达78家;CMNI评估认证企业累计达30家;累计聚集孵化器、加速器及众创空间36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个(含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累计孵化企业1500家。聚集外资企业33家,100余个海归创业团队和1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聚集博科、戴尔、IBM等世界500强企业16家。
贵阳高新区带热区域内写字楼投资 市场被看好
大数据产业无疑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贵阳高新区作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首席聚集地。写字楼市场被看好,让该区域多个写字楼拔地而起,例如金利大厦、天一国际、茅台商务中心、联合广场、福德中心等等。
据《贵州日报》报道,贵阳高新区、白云区统筹融合推动大数据产业迈向新台阶,将把大数据资本服务中心,布局在友山基金、俊发滨湖俊园、翔明科技大厦等楼群,重点发展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生活服务产业。
来源:搜狐焦点
编辑:wangdc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