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各大机构关于明年房价的预测一直很热。
比如,这两天刷屏的摩根大通指出:预计明年楼市将放缓,全国销售量下降6%,但由于城市人口增长、加上库存下降的支撑,平均售价将上升8%。
标普预测,2018年中国全国范围内的地产销售额下降幅度将达到5%,主要缘于销售面积下降。(也就是说房价不会跌,销售额减少主要是销量减少了?)
穆迪在11月初的报告中也阐释了和标普类似的观点,预测2018年下半年全国合约销售额将小幅下降,但库存水平仍保持健康且处于可控状态,并将支持房价温和增长。
不同于国内对房价的悲观预测,三大外资机构预测还是偏于乐观的。这也给市场上买房的刚需造成一定恐慌:明年房价到底是涨是跌?到底该听谁的?
其实,分析房地产政策和局势,一定不要把房价作为单纯的参考因素,这样很容易陷入思维泥潭。我们从基本面分析,无论是国内预测还是外资机构,他们一致认同的一点就是:
明年销售额下滑,成交量减少,即使房价涨跌具体数字有分歧,但是波动幅度也不大。
这说明,大家一致认为,明年房地产大概率还是收紧的,会出现全国横盘,局部波动的现象。所以,结合本轮办款轮动的现象,一线二线先涨,三四线后涨的规律。目前北上市场下行,那么明年正在补涨的二线、三四线也一定会出现下行的情况。所以,当前一线因为调控筛选出了泡沫,是很好的上车时机,前期涨幅过快还未回调的部分二线,以及三四线城市,需要等待观望。
今年,一线城市因为严厉的调控政策,房价出现下行。但调控短期压制的,都是改善、投资为主的客群。这部分客群是房价上行的有力支持。但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被暂时压抑,一线城市改善型楼盘,依然缺少供应。
以北京(楼盘)举例,今年计划供应5万套自住房。但大部分都是刚需住宅,缺乏改善类产品。
2017年4月以来,北京计划供应共有产权房5万套,未来5年共计25万套。12月份以来,北京城区土地供应数据显示,16个区预计提供房源39286套。这是非常强大的执行力度,会对饥渴缺房的刚需群体带来充足的供应。
![]() |
![]() |
但是对二胎、和老人一起住的改善型群体来说,5年25万套的刚需房,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空。25万套共有产权,70/90政策冲击性的稀释了改善商品房的供应数量,未来,改善型、大户型、低密度的好品质物业将一房难求。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以别墅为例,截至目前北京未开工的纯住宅土地仅剩8宗,其中适合开发低密度别墅项目的地块不超过3宗。且“限放价,竞低价“土拍模式成为北京开发商不得不接受的主流玩法,此类限价房拿到产证或契税完税凭证后,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 |
![]() |
![]() |
![]() |
由于别墅市场近年来供应少、成交持续走高,价格温和上涨,别墅已经成为当下高端改善人群最为热门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情报站。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