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倪一琛指出,中长期看,商品房销售天花板已清晰可见、房地产行业步入抢蛋糕的时代,从国外经验来看,从单一走向多元、开发走向自持运营是大势所趋。
8月末,房企发布半年报已接近尾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余家上市房企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在半年报公布之后,部分房企的发展思路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包括碧桂园(HK:02007)、中国恒大(HK:03333)、万科(SH:000002)在内的龙头房企不再单一追逐规模目标,而是选择踩下规模刹车,降低业绩增长速度。
易居中心总监严跃进对蓝鲸房产指出,政策调控后,企业各类的应对成本显著增加,这也倒逼了龙头房企增速放缓。
国泰君安地产首席分析师谢皓宇分析认为,按照目前房企转型的定义,我们不能单纯地和前几轮周期里面的无关多元化转型放在一起作类比。但是如果单纯从转型自身和对未来的一个判断来看,地产公司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转型。这个转型是从传统的融资和拿地的能力变成要求品质的转型,真正结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大环境的做法。因此,从市场的关注度来看,就市场需求端而言也会发生一些多元性的变化。
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曾因敢于拿地而备受瞩目的恒大,今年上半年也选择了放缓投资。2018年上半年,恒大销售额3042亿,同比增长24.6%;上半年新增土地储备3086万平米,同比下降54%;拿地金额446亿元,同比下降约67%,拿地规模明显收缩。
过去多年来,房企规模扩张的竞速跑一度成为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丛林法则”,一直以来,有规模才有话语权,拿地、融资、开发等众多“优先权”也都在向规模房企倾斜。为何三巨头在半年报之期突然紧拉“刹车”提出降速?这是外界困惑的问题。
在房地产政策调控坚持不放松基调下,2018年房地产市场显得更加躁动不安,三大龙头房企降速的背后更多是求稳的表现。而在房企多元化转型之路上,利润模式仍是最大考验,转型能否成为业绩助力,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房企内部的一场裁员潮也在不断发酵。近日,碧桂园、泰禾集团(SZ:000732)、绿地控股(SH:600606)、华夏幸福(SH:600340)、长江实业等房企接连被曝出部分地区的“瘦身”裁员计划。一系列密集裁员下,映射的不仅是房企的自身优化改革,更是调控大背景下的生存焦虑。而在房企裁员的表象背后,房地产市场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8月25日,泰禾集团对各个区域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进行统一考试,员工的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下属于不及格,将被集团裁员。之后泰禾做出“裁员回应”,回应为:此次裁员为了实现集团人才的结构升级;
伴随着转型发展进程,房企内部频繁进行调整。近日,碧桂园、泰禾集团、绿地控股、华夏幸福、长江实业等房企接连被曝出部分地区的“瘦身”裁员计划。
亿翰智库制表
对于上述情况,同策机构总监张宏伟向蓝鲸房产分析表示,房企降速与政策调控的大环境有关系,长期的调控政策不放松使市场成交开始下降,销售增速也开始出现下滑,这个时候再提冲刺规模其实并不理智。第二,房企降速跟资金链也有关系,融资环境收紧后,企业要去杠杆降风险,业绩上也就不会那么激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