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的位置:中国房产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

上海出让11幅租赁住房用地 全部由国企底价拿下

新闻来源:未知  2017-11-01 20:14

  (原标题:上海(楼盘)11幅租赁住房用地全部由国企底价拿下)    又是国企。

  10月31日,上海推出的5幅租赁住房用地成交,国企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零溢价竞得。

  根据公开资料,这5幅租赁用地分别位于上海浦东世博、浦东后滩、长宁古北、大虹桥商务区,总出让面积约16.3万平方米,总出让价格为37亿元。

  这其实是上海地产集团在住房租赁市场的第二次出手。9月13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宁区和徐汇区的4幅租赁住房用地,被上海地产集团以16.88亿元的底价摘得。据悉,上述4幅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21.8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不低于2660套租赁住房。

  今年7月24日,上海首批公开出让的两幅租赁住房用地成交,位于浦东新区张江南区的租赁用地由国企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竞得,成交价格为7.24亿元,成交楼面单价为5569元/平方米。据了解,该幅租赁地块已经开工建设,未来将建成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商业配套面积1.19万平方米,将规划建设成全装修公寓;另一幅位于嘉定区嘉定新城的租赁用地,可建建筑面积7.13万平方米,由另一家国企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竞得,成交价格为4.24亿元,成交楼面单价为5950元/平方米。

  也就是说,上海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出让的11幅租赁用地,全部由国企以底价拿下。

  这也符合国家和上海市对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基本导向。9月中旬,上海版租赁新政发布,按照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国资国企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并强调,现阶段上海市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国有企业拓展住房租赁业务,主要是为了在住房租赁市场前期培育过程中,通过国资国企的引领和示范,尽快增加市场供给,稳定市场租金,将国有企业打造成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身住房租赁产业。

  一位大型房企的长租公寓事业负责人曾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在推行租赁住房方面,目前国内尚未形成较好的盈利模式,对民营企业来说支出成本太高,财务压力大,由国企率先介入是更合适的选择。

  在上海,国企不仅活跃在租赁用地的公开交易市场,也正在努力盘活旗下的存量土地,积极进军住房租赁市场。

  近日,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就对外表示,会充分发挥国企在稳定租金和租期、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给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将租赁住房上升到集团发展战略,列入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

  光明先期筛选了26块土地作为首批转型租赁住房备选用地,其中漕河泾开发区区域、虹桥开发区区域以及浦东的前滩国际商务区区域等四块地块在紧锣密鼓地排期中。光明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总共建设100万平方米租赁住房,力争在2018年年底前60万平方米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剩余40万平方米租赁住房将在后续逐年开工建设。

  上海电气(601727,股吧)集团近日也公开表示,目前已准备盘活7块存量土地用于租赁住房建设,涉及松江、静安、闵行、嘉定以及杨浦区,预计在400亩左右,可以供应5000—6000套房屋,具体数量还是要服从于政府对租赁住房的统一规划。如果有进一步的需求,未来还会考虑增加地块面积。

  “发展租赁住房牵涉到落实楼市调控的意图,上海‘十三五’规划要落实70万套租赁住房,所以任务是比较艰巨的。租赁和出售型住宅不同,而且现在也是刚摸索的阶段,所以由国企担任相应角色,效果更好一些。”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在产品品质和定价方面,国企会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稳定市场租金有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并不是个例。在其他的城市,国企也在租赁住房市场纷纷唱起了主角。

  10月27日,杭州(楼盘)首宗租赁住房用地成功出让,由国企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底价45390万元竞得,折合楼面价5049元/平方米;深圳(楼盘)组建的国有住房租赁企业人才安居集团也已开始运营,未来将建设40万套保障性住房(含人才住房),其中70%为租赁住房。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滚动播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