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小楼上,还镶嵌着“立水桥村1号”的门牌。它的邻居们,早在2007年就因安立路的改扩建而搬迁。另两间平房的所在地,曾有一栋门牌号为立水桥村甲15号的三层农房,后者在2008年就被强制拆除。现在的平房,则由户主王江在强拆后自行搭建。
《新世纪》-财新网2月9日报道 北京北(资料、论坛)五环外的立水桥头,两间涂满白色标语的灰色平房旁,是一栋被拆的只剩半截的两层小楼。
王江邻居家的墙上的文字,吸引路人。 财新记者 李漠 摄
2008年6月,家被拆后,王江还是不愿妥协,随后就在原址上修起了两间平房。 财新记者 李漠 摄
55岁的王江,是曾经立水桥村甲15号的户主。整个立水桥村,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个人还在坚守故土。邻居立水桥村1号被拆成危楼,户主也搬至他处,由他帮忙照看。于是他在那剩下的半截楼房中开起了小卖铺,不过基本没什么生意。
“给我多少钱都不搬!”在王江看来,成为钉子户和搬迁补偿没有关系,“这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凭什么拆我的房?”
“给我多少钱都不搬!”在王江看来,成为钉子户和搬迁补偿没有关系,“这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凭什么拆我的房?” 财新记者 李漠 摄
王江和爱人两人就住在无水无电的小平房里,被三面公路环绕,仿若一片孤岛。 财新记者 李漠 摄
京城北郊的交通要道安立路与北苑路在房子的北侧交汇,房子的南面则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将安立路与北苑路连通。公路沿线早已建成现代化的高档小区,两栋破旧的农房屹立在由公路围成的三角洲中,与之格格不入。它们头顶是五号线轻轨,每两分钟,便有一班列车轰隆隆地驶过。两栋破旧的农房,由此以立水桥钉子户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