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辞旧迎新季,往昔的精彩仍历历在目。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支柱——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转变。2018年,中国连续十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但同样在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也将“毫无悬念”地迎来28年中的首次下跌,能否转危为机,逆势求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别推出“数说”盘点系列,让2018年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回顾,成为见证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瞬间。
三缸发动机
低端or大势? 三缸发动机引发争议
2018年,大量搭载三缸发动机的车型涌入市场。其中,既有宝马X1、别克英朗、凯越、领克02/03、吉利缤越、本田凌派、福特福睿斯等传统燃油车型,也有领克01、名爵6等插电混动车型。然而,对于三缸机,业界却是看法不一、颇具争议。
有观点认为,三缸机曾搭载于夏利、奥拓、以及微面等小排量低端车型上,其动力、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发动机寿命等各方面表现,相比四缸机均是有所不及;也有观点认为,三缸机技术已有了长足发展,且已在欧洲、日本等市场普遍采用,同时发展小排量三缸发动机也是顺应日益严苛的节能减排要求,是发动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对于厂家而言,三缸机的主要优势在于节约成本和优化空间。在如今模块化设计的发动机中,减少缸数、降低排量被认为是直接且行之有效的节约成本途径;而在空间布局方面,三缸机的体积优势对于改善发动机舱布局、加入插电混动模块等帮助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三缸机在2018年话题热度如此之高,但还是在有着“发动机奥斯卡”之称的“2019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中全部“折戟”——这也使得三缸发动机的行业认可度,大打折扣。
深圳正式实施国六标准时间后延至2019年7月1日
“史上最严”排放标准来袭 “国六”引多方“焦虑”
“国五”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刚满两年,我国又将迎来“史上最严”的《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国六”排放标准……
从全国范围来看,到2020年7月1日,轻型车将强制执行国六(A)排放标准;至2023年7月1日,轻型车将强制执行国六(B)排放标准。2018年7月初,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又明确提出,“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基于此,众多省、市提前开启“国六时代”。
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兵分多路,于2018年12月上旬通过采访和实地调查后发现,“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六’,汽车企业在产品推出方面或将遭遇空档期,经销商随之将面临无车可卖的窘境,而消费者也只能持币观望”;并就此提出疑虑:“‘国六’的提前实施是否操之过急?”
以深圳为例,其原定于2018年12月31日开始执行“国六”标准,相比于全国的执行时间提前了4年半,相比于“提前批”也早了半年。这一激进的政策,引发市场强烈反应,以致于深圳最终不得不推迟汽油车“国六”标准的实施时间。
严控排放、节能环保虽是大势所趋,但推行如此严格的新标准,还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逐步实施,给予汽车企业、经销商、乃至消费者足够缓冲时间。
长安挑战L3级自动驾驶吉尼斯世界纪录
L3“披挂”量产车型 自动驾驶勿贸然突进
自动驾驶作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当前,无论是传统车企、科技巨头,亦或是零部件供应商,无不是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布局。
而伴随全新一代奥迪A8在2017年的惊艳亮相,其也成为全球首款配备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这也意味着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从实验室真正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该车已于2018年4月正式引入中国市场,为国人带来全新体验。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企业也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展现“攻势”。2018年11月,55辆长安汽车成功挑战“最大规模自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长安方面表示,“L3级有限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快速推进工程化开发,预计2020年实现量产”。此外,诸如一汽、广汽、奇瑞等也都已经着手相关布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动驾驶虽前景可期且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致死事故,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同时,在技术路径上,自动驾驶行业还未达成共识,企业能力差异也导致产业生态圈无法建立,而人才环境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销量,将仅占到整体汽车销量的10%-15%,仍难以形成一定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届时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或还将处于L3级别,要实现最终的全自动驾驶恐怕要等到2040年。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自动驾驶的种种问题应冷静思考,而非贸然突进;在其技术与安全性得到完全保证之前,还是要踏实做好产品。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