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的位置:中国房产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人物观点 > >

徐林:开放包容是城市经济发动机 人口调节要多用市场手段

新闻来源:未知  2017-11-08 15:36

  什么样的城市才够包容?这个问题考验着所有城市管理者。

  10月31日,2017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以下简称2017世界城市日)在广州举行。如何应对城市发展问题,创新城市治理,是参会中外市长、规划师、学者反复讨论、交流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市长对话环节,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直言,城市治理应重视开放和包容,但是现在有很多城市为了维护城市秩序,不仅限制人口,甚至是有选择地“选择市民”。

  徐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城市治理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而非过多行政手段。

  城市治理应保持开放和包容

  在2017世界城市日的市长对话环节,与作为实际“操盘手”的市长们不同,徐林看问题略为“学院派”。

  他认为,中国城市治理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包容。“城市治理应保持它的开放和包容,这对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创新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

  城市作为一个空间载体,开放和包容是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动机。从过往的城市发展历史来看,正是各类要素的聚集,特别是人口不断地往城市聚集,令城市在众多领域能够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产生更加专业和细化的分工。

  这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徐林却发现一些城市的做法并不太包容,比如有的城市对人口的需求是只要大学毕业生或只要硕士研究生学历。

  对于这类现象,徐林表示,“城市的人,之所以相互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产生1+1>2的效应,是因为这些城市人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分工可以产生更大的一种效应。”他补充道,“一个城市的高端人才需要其他劳动力替他服务,没有这样的服务,高端成不了高端,很多有效率的活动甚至没法开展,这是专业分工的好处,专业分工给城市效率带来提高。”

  徐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向城市涌入的外来人口是来就业、居住和消费的,他们都为城市的经济和公共财政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与城市有户籍居民对本地的贡献相同。按照公共财政的角度,既然他们对城市的税收和当地经济有贡献,城市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和本地居民完全一样的服务。

  要打造城市创新生态

  而从全国的角度来讲,城市治理中如何应对人口的包容,变得更为紧迫。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口向各类城市涌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如果这些城市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无法处理好这些人的落户问题,对国家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也是一个挑战。

  “任何一个市长在这一方面能够走出一小步的话,对全国来说我觉得就是一大步。”徐林在会上提出,他希望中国各城市的市长能担起这个担子,让自己治理的城市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不要为了维护城市秩序而牺牲城市活力。

  矛盾的是,不断向城市涌入的人口,对于城市有限的承载能力又构成了一个挑战。实际上,只要城市经济发展,就会有就业和人口增加,城市的经济在增长,人口就会增长。徐林则认为,一个城市能够承载多少人,城市治理者不能仅用行政手段来限制。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城市人口的调节除了用行政手段,更应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徐林认为,一个城市如果确实没有人口的增长空间,那么这个城市的各种成本都会变得很高,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那么企业或个人基于成本的高昂,就会考虑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就对城市治理中的人口问题进行了疏导。

  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城市治理的问题,这也是对城市治理的一种创新。徐林称,不同于乡村,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那么城市治理就要具有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恰恰就是开放和包容。未来要保持城市的开放和包容,必须对城市治理进行更多的创新,去打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生态。

  那么一个城市的创新生态,要如何才能打造出来呢?徐林介绍,首先要有创新要素,科研人员、好的服务平台等,创新要有一个好的孵化器;其次要有好的金融支持,因为创新要转化为好的产业,需要有风投和创投等金融工具的支持。当这个城市的创新要素都具备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创新就会比别的城市更具活力。

  包容之道

  ●一个城市能够承载多少人,城市治理者不能仅用行政手段来限制,更应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

  ●未来要保持城市的开放和包容,必须对城市治理进行更多的创新,去打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生态。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

城市创新城镇化 相关新闻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 楼市资金面趋紧 全国房价涨幅或继续下行

    2017-11-01“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资金面的变化也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昨日,易居研究院研究员赖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楼市调整步伐的深入,楼市资金面已明显呈现出趋紧态势。
  • 深圳启动城中村租赁试点 万科入局玉田模式探路

    2017-10-3110月26日,位于深圳福田区南园街道玉田村的向东围9号楼已人去楼空,门口锈迹斑斑的铁栏上仍贴着封条和停水停电的通知。和9号楼同样清走租户的还有其他30多栋,静静等待管理公司在下个月即将启动的升级改造。
  • 太原《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出台

    2017-10-31近日,太原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政府未来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变经营方式,从单一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变。鼓励新建租赁住房,政府将出台相关补贴奖励政策。支持公租房保障对象市场租房,政府将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给予租赁补贴。
  • 北京住房租赁新政今起正式实施 监管平台将加快出台

    2017-10-31
  • 广州监管存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资金

    2017-10-31昨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试行存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交易资金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令禁止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业人员代收、代付、侵占、挪用交易资金。
  • 西安楼市翻身 专家:西安房价靠外来投资客带动

    2017-10-312017年,对房地产而言并没有出现“小年”,沉寂多年的西安楼市,还迎来了翻身。
  • 广州租房签约将有范本可依

    2017-10-31未来,在广州租房将更加便捷、规范。30日,广州多部门针对住房租赁市场发布新政策,针对备案难、群租房乱象、租赁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广州首次明确住房租赁标准,规定除特殊情况人均居住使用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广州明确各种租房场景下的备案责任人,将租房备案全流程“搬”到网上;广州下月推行首个住房租赁合同网签范本,租房签约将有范本可依。
  • 深圳“十三五”期间将提供30万套人才住房

    2017-10-3130日,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在备受人才关注的安居保障方面,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深圳在“十三五”期间将提供30万套人才住房,力度为前5年的4.5倍。
  • 查看更多
  • 多地开启新一轮土地出让 地价下跌苗头隐现

    2017-11-01仅10月30日,广州、杭州、北京、南京等地纷纷挂牌出让土地,开启四季度出让大幕。年内,北京土地出让金合计已达2129亿,刷新历史记录。
  • 今年1至9月份厦门累计供应住宅用地1670亩

    2017-10-31昨日,来自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消息,今年1至9月份,我省住宅用地供应1.7457万亩,同比增加三成以上,而其中厦门累计供应住宅用地1670亩。
  • 中国将建立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

    2017-10-31为进一步推动征地信息公开工作,我国将建立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以充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 11月上海22宗土地集中入市 今年已出让35宗住宅用地

    2017-10-2911月,上海将有22宗地进入现场竞买环节,截止目前,上海今年已挂牌77宗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为294.86万平方米。
  • 北京40宗“限房价”土地有效平抑房价

    2017-10-27 10月25日,北京土地市场公开出让三宗地,有两宗地块采用“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这是北京自去年11月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土地出让方式以来,推出的第39和40宗“限房价”土地。预计10月30日,将再有3宗“限房价、竞地价”地块成交。目前,北京“限房价、竞地价”土地出让模式运行已近一年,已有40宗地块成交,这将有效平抑市场房价预期。
  • 南京:8幅地全拍出 2幅宅地未达限价

    2017-10-26南京楼市进入“银十”的首场土地拍卖于昨天下午落下帷幕,国土部门推出的8幅地块全部拍出,成交金额约129亿,其中6幅住宅性质的地块有2幅未达最高限价,来自城北、江北、江宁的地块楼面价均未超过20000元/㎡。业内人士认为,南京土地市场已经进入“降温”模式。
  • 北京土地市场三宗住宅用地成交

    2017-10-26昨日,本市土地市场成交了三宗住宅用地,土地面积约11.69公顷,建筑规模约22.45万平方米,其中共有产权住房建筑规模约8.73万平方米,总成交额约70.6亿元。
  •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要从“抓进度”转向“保质量”

    2017-10-26​昨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土地确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有关精神,动员部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再部署。副省长邓海光出席会议并讲话。
  • 查看更多
  • “租购同权”或是误读 专家称法律上不可能完全同权

    2017-10-3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十九大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他透露,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加快研究和制定住房租赁管理条例。
  • 周君强:理事会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2017-10-30作为行业的长期参与者与实践者,周君强拥有律师、金融、房地产的综合行业经验,对存量资产的各个链条、各个要素都有相当的知识、技术、资源的积累。对于此次当选执行理事长,他表示,CEO 和执行理事长, 这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 房企大佬的新思维

    2017-10-30传统的房地产“拿地 - 盖房 - 卖房”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试点地产创新领域、掘金存量市场、进军物流养老地产等成为行业新趋势,记者复盘一线房企领导者谈房企转型。
  • 地产投融资如何突围?12位房地产金融大家谈转型

    2017-10-30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 金融机构收紧房贷门槛,在租售同权政策相继到来的存量时代下,如何避免存量资产占用大量资金、提升现金流的周转率成为房企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证券化方兴未艾,房地产投融资更多出路尚待挖掘。《中国房地产金融》特此通过专访、约稿、群访等方式联系到了行业内的 12 位大佬,听听他们对存量时代下,2017 年中国房地产投融资发展与突围的看法。
  • 共有产权房还有哪些细则需要完善?

    2017-10-30在北京和上海试点的共有产权房让社会“夹心层”群体欢欣鼓舞。
  • 专家:个税和房地产税是未来税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2017-10-29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 冯俊: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新格局新思路

    2017-10-27在政策以及市场驱动下,各方力量争相涌入,掘金存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购租并举”已然成为热词和焦点。
  • 刘志峰:推动房地产金融迈向新层次

    2017-10-27强化租售并举,将“租”与“售”列为同等位置,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也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 查看更多
  • 银行房贷额度吃紧 京城多家银行称“全年额度用完”

    2017-10-31距离去年“9·30新政”已经超过一年,多项调控政策让楼市渐回理性。目前,北京地区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5%-10%仍为主流,同时个别银行调整为最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的利率政策。
  • 央行首次开展63天期逆回购操作

    2017-10-3010月27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500亿元的63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90%,6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5%,3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0%,均与上次持平。
  • 构建“双支柱”调控框架 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7-10-3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深化金融改革时强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其中,“双支柱调控框架”是较十八大报告全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未来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 开发商进入住房租赁领域 首单租赁REITs为何是保利?

    2017-10-30今年以来,住房租赁市场证券化明显加快,魔方公寓、链家自如、新派公寓都推出了相关的资产支持计划,有业内人士认为,REITs将打开以“租购并举”为特征的楼市下半场的空间。
  • 力推租赁住房REITs上交所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2017-10-29近日,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保利租赁住房REITs经上交所审议通过。这是住房租赁市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楼市生态将产生深远影响。
  • 北京房贷利率微升 6家银行分行暂停受理房贷业务

    2017-10-29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部分城市在内,今年内已多次收紧了房贷政策。
  • 房贷利率还有多少上升空间 专家:1.3个百分点左右

    2017-10-29最近,“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再次被官方强调,这意味着近一年来连续不断的房地产严调控政策将延续。从房贷市场的角度看,全国首套房利率已经连续九个月上涨,9月末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达到5.22%,二套房利率为5.6%,均创下了本轮利率上升和房地产调控周期的新高。
  • 现金贷暗藏畸高利率 “更强监管”箭在弦上

    2017-10-27日前主营现金贷业务的“趣店”在美上市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同时也让近一年多来规模暴增的现金贷再次浮出水面。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现金贷,业内急于批清关系,“我们不是现金贷,不要把我们混为一谈。”这是记者近日采访不少机构得到的普遍回应。到底备受诟病的现金贷为何物?存在怎样的风险?未来又将何去何从?《经济参考报》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 查看更多
  • “双11”要来了 木门购物盛宴如约而至

    2017-10-30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电商大潮来势汹汹,木门企业纷纷在线上开起了旗舰店,以方便消费者们的购买。双11因此成了全民参与的购物盛宴。今年,双十一又要来了,木门企业自然不能错过。
  • 2017中国木门水性涂装技术专场会“干货”来袭

    2017-10-3010月28日,继27日中国木门技术大会主会议之后,分会场的“2017中国木门水性涂装技术专场会”于广东中山大信皇冠假日酒店皇冠宴会厅三楼A厅举行。2017中国木门技术大会已是第五届,本届大会以“技术转折论”为主题,旨在汇聚中国木门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及技术解决方案,助推木门行业技术的升级和变革。
  • 为规范生产 家居建材行业10月份发布一批新标准

    2017-10-3010月,一大批家居建材新标准发布或者实施:JC/T547-2017《陶瓷砖胶粘剂》、JC/T985-2017《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JC/T2415-2017《用于陶瓷砖粘结层下的防水涂膜》三项行业标准已于10月1日实施。
  • “一带一路”开辟全球高端卫浴市场“新天地”

    2017-10-27沙特属中东最大建材市场,近年间的建材进口增长35%。吉达伊斯兰港关长塔拉维表示,近期沙特进口建材550万吨,增长35%。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中东地区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项目于中国商务部备案并在宁夏政府立项,将在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建立沙特中国城。
  • 家居移动互联网时代 资本助推互联网家装

    2017-10-27资本是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互联网家装也不例外。尤其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资本的推动力量日渐明显。它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局面,其中也不乏问题,家装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包括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等问题,给资本带来了不适应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使得互联网迅速渗入到不同行业,家装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也迅速接受这一能量。
  • 木门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程渠道成为焦点

    2017-10-27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至少有7个省(市)步入全装修时代,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新的时期。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木门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渠道再次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 定制家居售价高出成品家居10%-15% 却仍然受热捧

    2017-10-24定制家居是在2015年被业内公认为当下热词之一,进入2016年以来,定制家居的热度不减反增,近期,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定制家居的价格比成品家具要高出10%-15%,尽管如此,定制家居,尤其是全屋定制家居已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与此同时,家居企业也纷纷开展了定制家居的相关业务,力争赶上这波热流。
  • 家具产业新时代下 涂料品牌如何适应新环境?

    2017-10-24近年来,从日益严峻的“雾霾战”,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再到深圳率先推行的限制溶剂型涂料销售和使用,一系列问题的呈现和政策的出台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当环保成为当今主旋律,“油改水”的革命风暴也强势来袭。环保、健康、绿色正成为当代涂企乃至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方向。高强度的环保政策下,不仅涂料企业发展环境友好型涂料势在必行,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同样需要积极转型,家具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滚动播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