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的位置:中国房产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

龙头房企资金面翻转背后: 规模化竞争进入最后一轮?

新闻来源:未知  2017-11-19 19:46

  本报记者 张晓玲 实习生 丁杰英 深圳(楼盘)报道

  房企资金面大翻转

  在前十大房企不同的操作思路背后,是规模化竞争仍存。过去三年通过收并购、深入二三线而获得大量土储的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已经站在了规模竞争的前列,土地储备飙升都在1亿平方米以上,把传统的大型房企万科、中海外、保利地产(600048,股吧)、金地、华润等抛在了身后。

  今年房地产行业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中国恒大引入1300亿战投大幅降低负债率。与恒大步伐一致的还有近两年大规模收并购的融创中国,其也提出降低净负债率的目标。

  而另一边,前期稳健的万科、中海外、龙湖却在逆周期加杠杆,瞄准机会吸纳土储,继续扩大规模。

  不同房企出现不同的选择,但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规模和效益并存”。在以2016年深圳9·30新政为标志的房地产调控开始一年多后,房地产业进入了下行周期,土地市场开始调整,投资“抄底”机会出现,这是万科等逆周期加杠杆的原因。而恒大、融创等降杠杆的行为,则是前期规模化扩张已到极致,开始注重资金安全与效益的考虑。

  加杠杆还是降杠杆?

  前三年里做了大量杠杆扩张的中国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等企业,如今也开始追求财务稳健了。

  尤其是11月初,中国恒大间接附属公司恒大地产与6家战略投资者签订增资协议,达成今年第三次战投,使中国恒大净负债率较去年末大降超六成。

  自2009年上市至今,恒大资产净值增长约13倍,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负债率高企。据其2016年中期数据计算,净负债率高达92.97%。

  2017年初,中国恒大提出战略转型,即由“规模型” 向“规模+效益型”转变,然后在年中公布了降负债率的目标:计划在2020年6月末,净负债率降至70%左右;恒大还准备在未来三年开启土地储备负增长模式,以降低土地费用支出。

  在收购万达文旅资产后,融创中国也开始降低负债率。据申万宏源(000166,股吧)报告, 2017年接连拿地之后,融创中国上半年负债率位居众房企之首。此外,2016年融创发行了99.57亿元永续债,若把其归至债务栏目下,那么融创的净负债率将在100%以上。

  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表示,未来会少拿地。总裁汪孟德则透露,到2019年底,融创将把负债率降到双70%(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

  今年销售规模冲上第一的碧桂园同样开始控制负债。8月,CFO伍碧君透露,“碧桂园将控制公司的净负债率不超过70%。”

  此外,因在并购市场快速扩张的阳光城(000671,股吧),其负债也在迅速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净负债率已达281%。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吴建斌希望,未来将净负债率降至70%左右。

  一边是野蛮生长后开始修剪枝丫降杠杆,一边则是前几年稳健甚至略显保守的万科、中海外等开始反周期操作,加大杠杆拿地。

  在9月5日万科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证券事务代表梁洁表示,万科净负债率仅19.6%,未来还有增加杠杆的空间。

  一直保持行业净利润第一的中海外也开始扩大规模,今年公司提出拿地千亿的目标。截至6月末,其净负债率为16.1%,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显示扩张加速。

  金地、华润置地等房企的变化更为明显。2016年底至2017年中,华润置地净负债率上升17.7个百分点至41.5%;保利地产则从55%增加至86.6%,上升了31.4个百分点。

  规模化竞争未了

  在前十大房企不同的操作思路背后,是规模化竞争仍存。过去三年通过收并购、深入二三线而获得大量土储的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已经站在了规模竞争的前列,土地储备飙升都在1亿平方米以上,把传统的大型房企万科、中海外、保利地产、金地、华润等抛在了身后。

  华润置地上半年掉出了销售前十之后,管理团队进行了反思,并在三季度重回前十。

  深圳一家大型房企的项目公司人士感叹,销售排名还是很重要,为了冲击年度业绩,集团要求各分公司年底加快销售,一些本可以留到明年的楼王房源也被要求清盘。

  金地集团(600383,股吧)认为,“在竞争资源和市场份额过程中,规模已成为重要竞争力,是房企获取融资优势及参与土地竞争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发企业中长期完成转型的必要保障。”

  在去年销售过千亿之后,金地集团及旗下金地商置均认为,公司规模还有扩展的空间。

  万科只有数千万平方米的土储面积,只能支撑差不多两年的发展,再加上公司极低的净负债率,即使在今年花550亿拿下广信资产包后,也依然有空间继续扩大投资。

  梁洁认为,万科的土储量虽然不会影响短期销售,但会限制未来增长能力,“还是需要适度利用市场机会购买相对多的土地。

  据CREIS中指数据,今年5月至10月,万科、保利土地总成交金额分别为1495.44亿元和1228.28亿元,位列第一第二,各拿地118宗、99宗;1-7月,中海外新增土地储备40宗,合计建筑面积899万平方米(权益面积761万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3.9倍。

  易居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一些房企逆周期加杠杆背后,是房企的规模化竞争或许进入了最后一轮。很多规模较小的房企还想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弯道超车,进入第一、第二梯队,如新城控股提出了3000亿销售目标。

  为了挤进行业前列,一些中小房企成为今年土地市场的常客,净负债率大幅上升。

  不过,大型房企虽然注重规模,但更强调效益。作为行业风向标,今年初,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明确表示,恒大要从追求规模转向效益提升,将通过强化产品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内部管理,采用标准化运营模式控制成本,并大力降低营销、管理、财务三大费用,这两大措施稳步提升盈利水平。

  中海外董事局主席颜建国则称,“规模必须服从效益,没有效益的生意我们不做。”未来3-5年,中海外将主要资源集中在住宅开发,加快周转,实现规模和利润双增长。

  11月8日,中海发布公告称,前10个月实现销售合约额达2005.94亿港元,相应销售面积1242.16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加速推动项目发展,2017年计划新开工面积1900万平方米,是去年的1.75倍。2017年,中海在建面积高峰值将超过30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为2018年及未来的可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最新资讯

滚动播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