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很多人练就了一套炒房的“真本领”——炒房。实际上多数只是是投机,钻政策的空子。随着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背景下,市场稳定大局已定,炒房者可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他们炒高了不限购的一些三四线城市,还有一大批跑国外炒房也是很有名的,渐渐地也成了全球公敌,毕竟哪里都需要投资者,可是投资与投机可能就一线之隔。
当当地反应过来时,又开始大肆打击炒房,从而房价又从大幅上涨到大幅回落甚至冷清至极,相比之下,中国调控政策就显得对这个度的把握比较中和,一方面严厉打击炒房,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又避免房价出现大幅下跌,以稳定为主。其实,只要房价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现象,炒房者就自然会退出市场的。既不损坏经济,又能还市场一片净土。
前段时间,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住房价格数据,在过去一年里,澳大利亚整体的房价水平下跌了5.1%,其中澳大利亚最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悉尼,更是直接下跌了13.2%。持续上涨了55年、涨幅高达66倍的澳大利亚房地产,正迎来楼市寒冬,是十年来最大的跌幅!
这几天,加拿大国民银行发布指数显示,今年3月加拿大房价环比下跌0.3%,累计连续6个月下跌。加拿大房产协会(CREA)早些时候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月加拿大房屋销售量环比下降9.1%,创下自2012年11月以来的新低。
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一位加拿大房产投资中介负责人卫刚表示,“4月的情况肯定不会好转,因为加拿大楼市最大的海外买主——中国土豪现在考虑的,是尽早抛售套现,而不是抄底。”近期他接到多位中国富豪抛售加拿大别墅的咨询,人数比2017年高出了3-4倍,但问题是即便他们降价10%出售,也未必能找到中国同胞接盘。当时业界流传着一句话:“每班从中国飞往加拿大的飞机里,逾40%乘客是来买房的。”他们称这些人为“中国大妈”。
房价从火爆到低迷,可谓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过程,其中原因跟当地的政策有关,加拿大用一个字就让房地产崩了,那就是“税”。为了阻止中国人投资,加拿大不惜房价雪崩,也要征收如此严厉的税,可见也是蛮拼的。当地此前也曾表示,希望通过实施这一政策抑制升温过快的楼市,让本国人有个稳定的住房环境。
如今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很多人认为次轮调整“中国大妈”变得如此理性跟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有关,然而投资机构 Des Voeux Partners 首席投资官 Jesse Friedlander 认为,事实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越来越多计划海外投资房产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趋于理性——他们知道前些年加拿大房价大涨是中国投资客炒起来的,现在不愿接最后一棒。卫刚也是这么认为的,前些年加拿大楼市价格暴涨,就是中国人炒起来的,即便现在房价回调,自己不会接最后一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加拿大房产中介机构只能“紧盯”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因为对他们而言,在当地买房属于“刚需”。
这就跟我们中国房地产有点类似了,在房住不炒环境下,房子越来越回归居住属性,炒房者能立足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市场应该是刚需和改善人群作为目标受众。这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之路,也是最终之路。
加拿大的“中国大妈”不敢抄底不敢接盘,当前中国购房者也不敢接盘,这正说明很多人是炒房心态,原因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炒起来的怎么能自己接?这也说明他们等的是所谓的刚需,可是刚需还有多少?
对于很多城市的房价,普通刚需购房者已经无力购买,加上各种利好刚需的租房政策和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会稀释部分刚需人群暂时不买房,或许你会说这种政策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我想说,未来这种观念如果铺展开来,其影响力不可小觑。能买房的基本上也都买了,没买房的很多所谓刚需实力真的不允许啊!
炒房者不是为了囤房玩,如果他们不是为了卖出去,没有人会买那么多房子。可是,到时候会发现,真正的刚需要么买不起了,要么该买的也早就买了,或者他们早就选择了其他的居住形式。
我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让你买房了,刚需不会因为市场冷就成了不刚需,你是刚需又有资格又有钱,其实都可以买的。但这个时候,很多炒房者会抓住一切机会制造紧张气氛,没有他们忽悠的那么邪乎,擦亮眼睛。楼市哪还有那么多刚需?都是等着接盘的卖房子的。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