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都知道买房能赚钱的时候风险就已经开始酝酿了,当什么人都来买房的时候危险就已经很严重了。好好想想,为什么首套房贷利率也要适当提高?原因很简单,为了防范风险。因为你已经不是能够锦上添花的时候,而是跟着添乱,因为你根本无力买房,你根本承担不起还要加杠杆,这些年人们是学会了一个东西叫杠杆,可这是人家玩剩下的,等轮到你这里基本上政策已经开始提风险了。
过去的这些年,眼看着人家买了房赚了大钱,尤其是炒房的,刚需另论,可是当你也削尖了脑袋想炒几套时,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来了,新时代也来了,再炒就要出大问题了。反应快的早就靠倒腾房地产发家致富,可是你醒过来时,那可能意味着所有人都在抱有一种买房即赚大钱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那是相当可怕的。即使你说自己是刚需,其实也抱有炒房的心态在买房。
真正的刚需能有多少呢?房地产辉煌时代,开发商嘴里的购房者都是刚需,谁嫌自己房子多呢?可是这个摊子得收拾,留下的隐患也需要去清理,所以房住不炒应运而生,而且你会发现,这个定位不会再放松,也不能放松,来不得半点马虎。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应付式调控,因为已经不允许再走回头路。
看看现在的老百姓到了什么程度?大部分的购房者都在靠高负债买房,也就意味着家庭的收入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房子上,甚至很多家庭是处于相当高的负债程度上。
这些年,房价不断上涨,人们买房的欲望也跟着高涨,但是买房的能力实际上在不断下降,于是家庭负债不断增加,资产看起来是升值了,但是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并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房地产的过大的吸附效应,其他实体经济并不好过,多数老百姓还要把其他地方辛辛苦苦赚的钱都投到房子上,这种大幅度增加杠杆的做法,其实是增加家庭财务风险的概率。
前段数据显示,本来爱存钱的中国百姓也不那么爱存钱了,为什么?因为除了观念改变外,除了买房比存银行划算得多的理解外,更多的是已经无钱可存了。
据上财高等研究院测算,截至2017年底,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大家都这样操作,影响的可不只是你个人的家庭,那会起社会连锁反应的。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表示,家庭资产配置,房地产最高不要超过50%,否则很危险。但是现实很残酷,有数据显示,70%左右的家庭财富都放在房地产上面,远远超过警戒线。这也是风险所在。
之前,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表示,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时代真的在变,我们又开始对过度依赖进行纠正。年轻人是不是因为都去考虑买房和租房了?所以也没有钱去消费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果说过去,可能中国家庭负债率还不高,因为那时候买房的大多数是真正刚需和炒房者,但现在看来,大环境变了,降杠杆背景下,你却还在想加杠杆,就连普通老百姓都急着贷款,目前居民房贷占到银行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而有80%的城市家庭都在偿还高负债。
最主要的是大环境变了后,真正刚需能买房的也早就买了,炒房者也已经丧失了空间和阵地,剩下的可能还真买不起了,但是似乎不甘心不服气,还想借杠杆去买房,于是什么家庭6个钱包都用来买房。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5月21日“潘谈会”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20年前,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7平米,舒适度不高,因此,房地产是刚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7平米,“这和发达国家的水平一样”。“到今天为止,无论是住宅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都不是刚需了”。从5.7平米增加到37平米,这个年代已经过去了。”
如果大家能被潘石屹的一句“刚需房地产结束”所点醒,或许房地产才能真正迎来大的变革,倒不是说不需要你去买房了,而是没有必要被忽悠。哪那么多刚需?
任何一个时代总是少数人勇敢或享受红利,当大家都反应过来时,红利已经没了,你一定不甘心,但这就是现实。你还沉浸在过去的思维中时,人家又开始寻找新的机会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