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的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模式逐步升级为生活质量型消费模式,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消费在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屋建筑面积由1986年的6.6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32平方米,增长了3.8倍。
下面小编再带你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感受不一样的乌鲁木齐!
从陈旧单一到个性时尚
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老大穿、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
这些俗语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前衣饰的写照。
改革开放前,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而且色彩和样式非常单调,
衣服款式基本男女一个样
要么是灰色的中山装,
要么是蓝色的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
居民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
人们穿着逐渐讲品牌,讲款式,讲流行,
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新、美消费模式
现在家家衣满为患,
购衣成了享受购物快感和时尚。
1986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服装支出42.9元
2017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306元
从填饱肚子到吃得健康
食
民以食为天。
吃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求,
也是生活的最高追求和喜爱。
改革开放前,
食物匮乏单调,
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
而且分量极少。
2017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8567元,比1986年增长19.1倍;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1986年的49%下降到2017年的27%。
改革开放后,
居民不但能吃饱,还可以吃好,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日益优化,
追求健康食品成为时尚。
从食品消费结构上看,
主食消费量明显减少,
营养品消费量明显增多。
居民人均大米、面粉等粮食消费量由1986年的125.1公斤下降到2017年的91公斤;人均鲜蛋消费量由7.5公斤增加到11.7公斤;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由4.8公斤增加到8.9公斤;人均鲜果消费量由人均14.6公斤增加到77.5公斤;人均鲜奶消费量由15.5公斤增加到26.9公斤。
从狭窄简陋到宽敞环保
住
改革开放之初,
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
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
生活方式是
“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
2017年,
乌鲁木齐市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城市居民比重达到96.2%,
居民人均现住房屋建筑面积,
由1986年6.6平方米增加到32平方米。
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5732 元,年均增长19.3%;人均家具支出由1986 年的12元增长到2017 年的450元,增长37倍;人均家庭设备支出由1986年的30元增长到2017 年的463元,增长14倍。
从难得出远门到说走就走
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公交车,
自行车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
出门难、行路难、坐车难的矛盾比较。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
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了私家车。
1986年底乌鲁木齐市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19辆,到2017年底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4辆;2017年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为4764元,比1986年增长225.9倍。
现如今
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
天上有飞机,
可随意挑选组合,
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四十年,变化的太多。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孩童或许已经结婚生子,低矮破旧的平房早已被高耸的大楼代替,马路变的宽阔平坦,街头充满霓虹。
四十年,不变也太多。乡音从未变过,乡味从未忘记,乡情从未割舍。变的,是这座城市的生活,但对这座城市的情怀,从未改变。
来源:综合掌上新疆XJ、乌鲁木齐零距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