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里,城市一路向北拓展。
从新牌坊到照母山,从金开大道到礼嘉、悦来、中央公园……如今,空港新城映入眼帘。
在土拍市场,两江新区空港版块已成为新的重仓之地。
2017年空港版块共出让土地6宗,位列主城各版块土地供应前十。
2018年,空港保税区的土地交易面积,居于全市第三位。该年成交总价前十的地块中,空港保税区就占了两席。
2019年2月,空港新城拟供地块推介会,吸引近100家房企参加。
空港版块的升温,背后是城市发展新赛道。
有着“临空经济之父”之称的约翰·卡萨达教授有一个著名的观点,“21世纪是机场打造城市的世纪”。
自2016年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以来, 重庆航空大都市区渐行渐近。这区域有望成为重庆新的“宇宙中心”。
1、
交通工具的变革将会引发经济的巨大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动力的转变。
根据约翰·卡萨达的“五波理论”,
第一波冲击是海运,带来海港周围商业中心城市崛起;
第二波是内陆运河,带来沿河水运条件好的工业城市崛起;
第三波是铁路,沿铁路内陆城市成为商品生产交易、配送中心;
第四波是高速公路,远离大型购物商城、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形成;
第五波是空运,围绕机场形成航空大都市。
(约翰·卡萨达的“五波理论”)
机场创造了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机场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机场本身就是城市,机场就是航空城。
城市依托大型机场形成航空都市区的实践已有很多范例。纵观孟菲斯、法兰克福、仁川、史基浦等世界著名空港城市,皆以临空经济模式,重新定义城市界面与格局。
基于这一发展趋势,航空将成为未来我国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8年11月26日 ,国家民航总局颁布《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其中提出,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机场群,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于重庆而言,通过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联系世界,依托机场枢纽在更高端、更纵深的程度上直接参与到国际分工,打造航空大都市已是迫切的战略任务。
2、
临空经济是航空大都市的经济基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当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的临界点,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临空经济就进入了实质的起飞阶段。而到了4500万人次,对旅游、货运都将起到快速带动作用。
重庆临空经济已度过起飞阶段,进入发展期。
2018年,重庆GDP实现2万亿,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
2018年,江北机场共开通国内外航线329条,通航城市203个;完成飞机起降3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15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2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9、第10位。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4.7万吨,位居西部第1位。
由此可见,重庆临空经济正处于发展期。这个阶段,机场在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作用逐渐体现,临空经济开始形成和发展,各类产业布局向圈层结构转变。
2019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力争今年开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
重庆机场也在谋划下阶段发展目标——协调规划高铁、城际铁路进入已经预留的综合交通枢纽,全方面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和辐射范围,构建以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心的国际航空枢纽格局。
当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临空经济将逐步进入成熟阶段。
据2017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到2020年,航空客货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100万吨,国际货邮吞吐量超过20万吨。
届时,机场与城市逐渐融合,临空经济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动力,城市功能集聚完善,航空大都市区逐渐形成。
3、
自2016年,重庆首批获批设立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来,临空经济正在高质量、高标准的道路上前行。
2017年,T3A航站楼及第三跑道的正式投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四座拥有三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
2018年,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03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4174亿元,重点经济指标稳居全国保税港区前三名。
机场航空物流园已建成仓储面积23.3万平方米,现有货物年保障能力110万吨,入驻国际国内客户70余家。
企业方面,包括德国博世、美国科勒、日本本田、台湾元创等在内的22家世界500强,中外运、中国邮政集团、菜鸟、唯品会、网易等24家中国500强,2040家企业争相入驻。
据《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力争经过10年左右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西部临空经济示范区。
到2025年,建成内陆开放空中门户、低碳人文国际临空都市区、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临空国贸易中心和创新驱动引领区。”
按照总体方案,空港空间布局按照核心引领、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十二个功能平台为支撑,着力构建“一核五区”的产业空间和“一主轴、三核心、九廊道”的生态空间格局。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功能分区)
随着中新项目和自贸区落地,临空经济示范区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
未来,临空经济示范区要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地实施的重要载体平台和集中展示区,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引领示范。
可以说,空港集中全市开放口岸与平台。
4、
在宏大蓝图之下,空港新城在升级产业、打造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同时,也将实现国际化现代新城的转型升级。
未来,依托产城融合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集中,空港板块将涵盖30多万的人口基数。加上强大的产业支撑、交通便利、多重政策红利叠加,空港无疑会成为全新的城中心。
在打造人文国际临空都市生活区上,中国摩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作为重点扶持的“产城融合”标杆示范项目,中国摩占地约2000亩,建筑体量约350万方,以智慧科技为造城理念,集合生态商旅、健康医疗、养生居住等多种功能,将倾力打造一个涵盖游、乐、住、教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大城。
其中,具备全天候、全室内、全恒温等,项目内约50万方的的超级mall,主体工程已过半,今年三季度将封顶,四季度启动招商,明年年底就将开业运营。
根据1-4月重庆空港销售数据显示,商品住宅共成交992套,成交面积80152.39平方米,其中中国摩商品住宅成交316套,成交面积25624.48平方米,分别占据空港的31.85% 和31.96%,换言之,每三个在空港买房的人中,就有一个买了中国摩。
站在日新月异的空港新城,一切似乎都已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