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当2018年踟蹰的行业旋律渐行渐远,2019年的新气息正扑面而来。
辞旧迎新之际,焦虑与憧憬仍弥漫坊间。围绕产业政策、房价地价、资金成本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行业关注重点与难点可概括为三个焦点之问:什么时候调控政策转向?什么节点楼市见底回升?什么样的企业能穿越周期?
政策的脉络其实有章可循。
从顶层设计来看,房地产政策有了新的表述。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房地产政策有了新的提法,“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取代了此前的“因城施策,分类调控”,“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替代了此前的“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从“调控”到“指导”,从“落实”到“夯实”,两个细微的变化,表明产业政策逐步深入,中央给予地方更多的灵活性,地方政府承担楼市稳定发展的主体责任。这也意味着,房住不炒背景下,不同城市楼市政策的分化仍是主基调。可以预见,未来可能会有局部楼市供应过剩、有去库存压力的城市松绑限制性措施,但在长效机制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全国性的政策松绑并不具备基础。整个房地产业,应当对此有长期的认知。
其二,楼市见底回升,房价再度大幅上涨的逻辑已经成为过去式。
稍早之前,山东荷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线城市,因限售松绑登上媒体头条。这个很容易被开发商忽略的城市,其偶然引发的舆论广泛关注度,透视出全社会对房地产业关注度之广、之深、之矛盾。这个事件也凸显了房地产业政策的极端复杂性。一方面,在宏观经济不好时,房地产业仍然是稳经济的利器;另一方面,过快上涨的房价,让房地产业长期成为舆论场上的靶子。
因此,“从房住不炒”的顶层设计,到强大的民意,房地产业政策,不可能再重复过去简单的调控循环:楼市火爆——经济过热——房地产调控——楼市萧条——经济下行——放松调控——楼市火爆——经济再度过热——楼市再度调控。
从宏观来看,尽管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小,但以房地产托底经济的做法,无助于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从微观来看,市场购房个体的需求将因经济的下行而逐步承担,包括股市暴跌对楼市的传导,也将会在未来逐步显现。房价大幅上涨的基础,正在逐步消失。可以预见,城市的分化、房价的平缓,将是未来数年的新常态。
其三,现金流充裕的龙头房企,仍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随着行业天花板显现,行业下行周期中,大量中小房企将被挤出市场,2003年有顺弛的落幕,2008年有绿城的债务危机,这一轮的楼市下行周期,也必将有中大型房企的陨落,市场总是在残酷的洗牌中步步向前。从任何一个周期来看,在每一轮洗牌之后,那些现金流充裕的龙头房企,将在未来受益于市场出清。
历史会惊人相似,但不会简单重复。每一轮的周期之后,市场总会呈现不同,2003年后,大盘开发模式兴起;2008年后,产品系列异地复制全国扩张;2010年后,高杠杆、高周转成焦点……2019年后,市场向怎样的纵深演进:是并购市场上的大整合?是限价下的品控创新?是破解租赁低回报难题……
无论如何,2019年,仍是剩者为王的年代。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