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这位精神依然矍铄的老人家,面对各路媒体,针对2019年经济形势,说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
2019年世界经济还很复杂,大家要小心点。对于香港楼市,买了自己住没问题,但是买来炒千万不要,因为波动很大。
1
继多年前从大陆撤资后,时隔多年,再次向外界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就是这么一位传奇“华人首富”,香港四大家族之首,懂进退、知荣辱,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了“小心谨慎”。甚至可以说,他改变了香港,改变了房地产的运行轨迹,有一半的香港人都在为李氏家族打工,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无独有偶,香港楼市最近的危机,似乎也在印证李嘉诚的话。
据爆料,18年最后一天,某买家曾以人民币6.22亿购买山顶豪宅的16号屋,单价85万/平,但随后中止交易,损失了高达460万美金的“大定”。
仅仅8个月前,面积仅大了6平方英尺的17号屋,成交记录是人民币6.73亿。豪宅降价滞销,为楼市的前景抹上了一层冷色调。
也就是说,刚刚过去的大半年,豪宅降幅接近5000万人民币。我粗算了一下,也就比我的年收入高了4990万而已。
2
抖音流行一句话,我信你个鬼,糟老头子坏得很。
确实,虽然贵为华人首富,且多年蝉联,但是金杯银杯却换不来民众口碑,李嘉诚总是遭到诸多质疑。甚至当年向学校捐出10亿巨款,都无法换来医学院自己名字的冠名。
所以,当李嘉诚发出“2019年高能预警”,希望大家收手的时候,却应者寥寥。
我知道你们的质疑,无非是李嘉诚赚钱赚疯了,房价就是他抄上去的,简直就是黑心商家,多少人居无定所,多少人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只能住在“猪笼寨”了此一生。
但是对于李嘉诚,尤其是李嘉诚的言论,一定要分开来看:
1、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不能道德绑架。
李嘉诚的所有出发点,首先有限考虑家族产业的安全过渡,先个人、再民众,无可厚非。商业需要流淌道德的血液,但是不能绑架商业。
至于李嘉诚赚了多少钱,压榨了多少人,这是时代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他只是大时代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时势造英雄,没有李嘉诚,会有梁嘉诚、王嘉诚。
2、他走过的桥,确实比我们走过的路都要多。
李嘉诚值得研究。我刚买了一本《李嘉诚传》,说实话,写的很一般。比较好的一点是,作者把李嘉诚前后数十场金融硬仗娓娓道来,精彩绝伦。有关并购,有关抄底,有关战略眼光。
从塑胶花大王、地产大王、股市强人,到慧眼投内地、位居香港四大家族之首,且多年不倒,李嘉诚的眼光、胆识、魄力绝非一般人能比。所以他的话一定要听,信多少,看自己。
3、他的话说给谁听的?听多少?
浓缩一下,李嘉诚的话主旨大意就3点:今年经济很复杂、自住可买、投资不建议。字里行间,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仔细想一下,李嘉诚的话说给谁听的?很直白,就是致有钱人。没房子、没有很多房的人,他的话可以忽略;房产较多的有钱人,可以思考一下,这些话是说给你们听的,落袋为安,安全至上。
3
表达担忧的不止李嘉诚,还有很多人。
1、来自金融系统的担忧。
央行行长说,警惕!房地产泡沫正处于危机!要警惕并防控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周行长还说,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综合施策,补短板、去杠杆、警惕并防控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风险。
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
2、市场降价打折,不断刺激人们敏感的神经。
为了维持热度,很大城市干脆蹭热点,放开限购、放开限售,甚至东莞刚刚提出了“全国首个无理由退房”的政策。
市场的反应也非常过激,甚至出现了很多标题党:比如说,深圳近学校房降200万;比如说,上海大楼降1900万没人要。
3、各大房企好像也很难。
前段时间,有媒体曝出南京房企老板自杀,原因就是陷入开发和债务的困境。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8年1-10月,已有10家房企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竟然来自热点省市。重庆4家、安徽2家、广州1家。
最有名的房企当属中弘股份,中弘曝出债务危机,股东股份频被司法轮候冻结,最终在年末以摘牌的结局退出历史舞台。除了中弘,还有不少中小房企不得不宣告破产,诱因都是资金断链和民间借贷,没能熬过房地产的严冬。
4
2018年很难,2019年好像也很难。
或者说,好像每一年的地产形势都很难。
回看2018年,整整1年时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深入人心,尤其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大旗之下,谁都不敢造次。
有定位,有大旗,楼市确实凉了,但尚未全面下跌,只是回归理性。
有些事情你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李嘉诚建议大家投资谨慎,但是按照以往套路,拥有充沛现金流的小金库,鼓囊囊的钱袋子又该磨刀霍霍,四处收割濒危企业了;
郁亮替万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顺手并购了数十块优质地块,2018年营收顺利闯过6000亿大关;
王健林的话又上了热搜,你看到只是“万达商业剥离所有房产业务,一平方米房产开发也不能有”,你看不到却是旗下地产板块数百亿的营收;
还有一个数据是,2018年全年,百强房企榜单一路飘红,百强房企喜笑颜开。6家房企达到3000亿+阵营,10强门槛提升至2000亿,千亿+房企达到30家。在新一轮的洗牌之中,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房企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
城市套路深,大佬的话别太认真。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房产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