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
“固收+”产品成为今年基金市场的又一类爆款。
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发行的“固收+”产品数量突破160只,募集规模向3000亿大关逼近。而在去年全年,该类产品发行数量为70只,募集总规模为690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固收+”产品新发规模将至少是去年的4.3倍。
就在上个月底,某头部公募发行的一只“固收+”产品引来近200亿资金的疯狂追捧,再一次印证了“固收+”的魅力和火爆。
随着“固收+”产品的火爆,多家头部公募基金也纷纷加码布局这一领域。本周内,包括富国、银华、平安、广发等在内的多家头部机构将发行10多只偏债混合产品和二级债基。
“固收+”站上风口
当权益类基金频出“爆款”成为常态时,以偏债混合和二级债基为主的“固收+”基金也站上风口,成为今年基金行业的另一类“爆款”。
最新公告显示,11月27日成立的某“固收+”基金首发规模达到198.51亿元,成为今年单只新产品规模发行的第七名。而前六名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或普通混合型基金。根据公告,该基金在短短三天引来近200亿资金的追捧,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达到17.55万户,户均认购11.31万元。
第一财经也注意到,近来多只“固收+”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比如某“固收+”产品更是一度两次调整募集截止日。
一方面是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则是机构对该领域的认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基金公司更是开足火力加码布局。
今年以来,“固收+”的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截至目前,今年来成立的偏债混合基金和二级债基已经达到165只,规模近3000亿。而在2019年全年,“固收+”产品的发行数量仅为70只,规模690亿。
“‘固收+’有点混合型基金的性质,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新领域。我们从公司层面到部门层面都很重视。”一家头部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
据第一财经了解,不仅公募基金,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都把“固收+”作为未来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比如工银理财副总裁刘劲松曾表示,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仍以固收类资产为投资主体,但正在加速向“固收+”拓展。另外,交银理财、兴银理财等也纷纷表示,“固收+”将成为未来理财子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
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统计显示,本周将有安信稳健回报6个月混合、广发恒誉、博时恒旭、易方达悦通、富国天兴回报、银华招利一年持有、博时恒康、平安稳健增长、光大保德信安瑞一年持有等“固收+”基金发行。
有望替代银行理财
事实上,“固收+”并非新鲜事物,在过去银行理财实行摊余成本法时,银行理财通过非标、期限错配以及资金池的模式,从而达到提升收益和保本保收益的目标。
而《资管新规》出台后,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过去“摊余成本法+资金池运作+非标”的模式难以为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下行。
一位固收人士表示,当银行理财产品也无法做到保本保收益,加之纯债产品收益率的持续下行,过去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希望找到一种能替代银行理财的产品。这类型投资者对收益率有一定要求,但同时属于“风险厌恶型”,在这种情况下,“固收+”产品的稳健增长、回撤小的特点就受到这类投资者的青睐,也有望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最有力替代者。
第一财经了解到,《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总数量显著减少。高收益的存量产品逐渐到期,从前的稳定高收益理财产品规模不断压缩,购买额度有限。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15年后出现下滑,2016年下半年不断上行,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后,收益率出现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值约4.00%。
“我觉得这是一个‘挤出’,资管新规使得老产品的额度越来越低。过渡期虽然延期了一年,但时间点还是很严格。老产品挤出来的资金需要投资到更为稳健的产品。此前银行的模式是,渠道销售经理售卖理财,但随着老的理财产品的供应减少,渠道销售经理亟待找到新的替代者,而这个替代者就可能是‘固收+’。所以今年来‘固收+’的火爆其实是共同促进的结果。另外,我们大力发展‘固收+’,也还是希望它能够为理财客户提供一个新的选择,这也是资管新规转型的大潮流。” 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说。
“固收+”兴起的另一个背景是伴随着利率持续走低,债券投资的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收益逐渐减小,为了提升产品投资回报,需要在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风险资产和策略投资。
从海外经验来看,在进入到低利率时代后资管机构往往会增加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来提高投资收益。
第一财经了解到,所谓“固收+”基金,是指利用“固收+”策略,在配置优质债券获取基础收益的基础上,寻找多种策略中确定性较强的机会,提高产品的整体收益。基金经理通过合理配置利率债、优质信用债。例如债券票息每年大约可以贡献3%~5%的较为确定的收益,在此基础上,叠加股票策略、可转债策略、股指期货策略、国债期货策略等。
比如银华招利的权益策略升级为主动管理股票策略,依托平台优异的权益资产投研能力,找准景气度向上的结构性机会,替代原有的指数跟踪策略,力求在β的基础上增加α收益。
“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希望把‘固收+’这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做得比债券产品更好,我才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说白了,即使债券表现不好,但产品的整体收益也还不错,这才是一个“+”,并不一定要追求特别高的收益。”邹维娜进一步向第一财经表示。